映象網南陽訊(周永生 楊穎 封德) 冬日的西峽,依舊綠意盎然、滿目青翠。投資27億元的華能風電項目、投資10.6億元的三維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投資10億元的通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投資5.5億元的西排排氣管擴建二期項目……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綠色環保的高端項目為西峽工業注入了全新活力。
生態倒逼 催生孵化“綠色項目”
涉水項目不能要、污染項目不能要、高耗能項目不能要……西峽產業集聚區入駐項目有數道鐵定的“生態防線”。
走進山城西峽,很難想象這里是年產值數百億元的新興工業城。為確保出境水質,西峽實施以“生態環保”、“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為主的綠色增長戰略,凡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項目,一律不得進入。該縣相繼取締了16家重點污染企業和800多個“十五小”企業,先后否決垃圾焚燒發電、皂素加工、硫酸鈉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項目達40多個。關停水泥、造紙、玻璃、黃金、石墨、制革、化工等涉水行業企業232家,企業資產損失達7.5億元,地方稅收年均損失4700萬元。
在生態理念的引領下,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綠色環保、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新項目迅速落戶西峽。宛藥公司天智顆粒、漢冶特鋼公司高品質鋼、瑞發風電二期等77個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新項目、新工程經過嚴格的“環評”之后,正加速推進,完成投資165億元。
市場倒逼 引領發展“高端項目”
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倡導、鼓勵“低碳研發”,已經成為西峽歷屆縣領導的共識。
瞄準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重點瞄準符合西峽縣產業發展方向的行業50強及“國”字號企業,對接項目,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西峽工業正以創新的理念、發展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在區域競爭中集聚優勢,搶占先機。
按照“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技術含量最高”的要求,該縣工業致力從能源損耗型向新能源產業轉型,重點引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依據市場倒逼法則,西峽采用國際標準化生產,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飛速推進:全縣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2家、省級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6家。已建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6件、18個省名牌產品。科技創新紀錄連年刷新,連續五年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
資源倒逼 選擇培育“大個項目”
西峽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土地緊缺是制約工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在有限的土地上引進培育“大個”優勢項目,是西峽集約節約土地資源的首選。為此,西峽縣在“四荒”未利用地上建立起縣產業集聚區和鄉鎮工業園區,讓大企業“上崗”,小企業“下鄉”,該縣躋身“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
圍繞冶金及新材料、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瞄準國內外市場趨勢,依托高新技術企業創建,西峽縣先后上馬了新能源專用車、高能電池、渦輪增壓器、煤分質清潔高效利用等項目科技含量高、市場成長性強、生產潛力巨大的大項目。
龍成集團上馬了投資32億元的重鋼結構和專用行車兩個項目,依托煤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專利,投資10億元上馬特種設備生產項目。通宇集團計劃各投資10億元,分別上馬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總成、專用車整車兩個項目,獲得工信部年產1000輛專用車的生產資質批文。
如今,西峽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冶金材料基地、全國知名的中藥制藥生產基地、汽車配件生產基地。在全國鋼鐵行業整體下滑,西峽鋼鐵冶材等主導產業遭受嚴重沖擊的嚴峻形勢下,西峽工業持續提速。2016年,全縣工業經濟實現產值(預計)605億元,同比增長11.5%。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