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周彥波 李小胄 柴吉宏 牛超) “全書記來到咱村,幫咱解決了多少難題啊。”在淅川縣毛堂鄉裰落墓村,提起駐村第一書記全建磊,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夸贊不已。
解難題順民心
裰落墓村全村168戶668人,其中貧困戶89戶293人,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深山貧困村。
2015年,修建X332線,涉及該村幾十戶房屋拆遷、土地賠青、墳地遷移登記賠付等問題,群眾顧慮多,嚴重阻礙了工程的順利施工。
淅川縣政府辦全建磊入駐該村任第一書記后,第一時間主動找到村支書何玉華了解情況,又多次與群眾交心談話,終于摸透了實情,找準了癥結。隨后,他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政策、解疑釋惑,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群眾認識并接受了“要想富、先修路”。
就拆遷賠償問題,他先后十余次帶領村組干部到縣拆遷辦和財政局投資評審中心協調,對全村涉及人員名冊、賠付明細等進行詳細記錄。
王金栓是村里的老黨員,在拆遷補償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帶頭拆了自家的房子,女兒為此沒少吵他。王金栓每次都說:“閨女,我就是相信全書記,你看人家奔波勞碌圖個啥,還不是為咱好!”
最終,在全建磊的努力下,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而且沒有出現一起上訪事件。
引項目惠民生
項目是惠民富民的根本。全建磊知道,作為基礎條件非常差的深山貧困村,裰落墓村如果沒有項目支撐,脫貧致富將是一句空話。
基于這樣的認識,全建磊始終把項目放在首要位置,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最基礎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加大向上匯報協調和跟蹤力度,不遺余力地爭項目、引項目,先后爭取到高山飲水、整村推進道路、以工代賑、農村幸福院、衛生室、圖書室和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項目,已到位資金100多萬元,使全村實現了安全飲水全覆蓋、水泥路組組通的目標,有效解決了困擾該村多年的出行難、飲水難等問題,也令群眾對這個年輕的書記刮目相看。
村里的兩名貧困大學生上不起學,全建磊為他們申請到助學基金,每年可享受3000元至5000元助學資金,直至大學畢業。
“別看全書記年輕,他腦子活,點子多,為俺們辦實事多,俺們對他是心服口服。”村民程雪芬這樣評價全建磊。
強產業助民富
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的基本問題后,全建磊開始考慮謀劃村民的發展致富問題。全建磊說,對于山區貧困村來說,要想徹底擺脫貧困,必須立足村情,發展支柱產業。
裰落墓村香菇種植戶較多,已成為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圍繞壯大香菇產業,全建磊經常深入種植戶和村民家里走訪座談,上網了解香菇種植新技術與市場行情等,多次到農業局等單位請教專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里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
為提高全村種植香菇的積極性,全建磊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資金問題,甚至自掏腰包為種植戶購買技術資料、開拓銷售渠道。積極協調縣扶貧資金對貧困戶實行每戶1000袋香菇種植幫扶,協調銀信部門為群眾提供貸款,目前已幫助27戶群眾申請了政府貼息貸款幫扶。
在他的帶動下,目前該村群眾發展香菇產業的熱情高漲,出現了一批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推動整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提升,該村如期脫貧摘帽、致富奔小康的目標也即將變成現實。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