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周彥波 陳萬勤 王鴻昌) 自學校德育教育啟動以來,淅川縣第一小學先后組織小學生走上大街,協助工作在一線的交警現場指揮交通;組織義工大隊來到體育公園清掃垃圾;組織愛心學生到貧困山區小學捐贈學習用品……
一系列德育活動的開展,讓文明禮儀、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教育等文明元素如春風化雨般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
十元錢背后的故事
7月16日,淅川縣第一小學德育夏令營正式啟動。該校組織120余名學生代表走進盛灣鎮袁坪小學結對子體驗農家生活,做農家活、吃農家飯、聽農家故事……
當天,盛灣鎮袁坪村腿有殘疾的陳德娃拄著雙拐,親自到學校迎接自家孩子的結對伙伴黎明同學。在陳德娃家吃過午飯后,黎明悄悄留下了10元錢生活費便返回袁坪小學集合。看到黎明留下的生活費,陳德娃拄著雙拐連續往返三次親自把錢送還黎明。
看著陳德娃執著“還錢”的場景,在場師生無不為之動容,學生楊柳感動地說:“陳伯伯的行為讓我終生難忘,他是一個特別堅強、自信的人,我會向他學習。”
家校聯誼促成長
前不久,淅川縣第一小學以期中考試為契機,通過“家校聯誼協會”邀請206位家長志愿者參與監考。
此舉一方面形成家長監督教師、家長和教師共同監督學生,提高了小學考試成績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參與者、教育資源的開拓者、家校關系的協調者、學生良好成長環境的創建者、學校教學行為的監督者,架起了學校與家庭溝通互動的橋梁。
“我們參與學校教學管理,不僅自身得到了提升,而且親身體驗了教師工作的艱辛,收獲了滿滿的信任。”學生家長李洋感慨地說。
韻律操增進溝通交流
為深化德育教育,淅川縣第一小學創新形式,規范要領,把弟子規韻律操編排成大眾節目搬上舞臺、搬上熒屏,進街道,進社區,受到社會廣泛贊譽。
該校組織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跳弟子規韻律操,為師生和家長搭建了一個互相學習、平等交流、共同提高的平臺。
“通過跳弟子規韻律操,我感到孩子愿意主動跟我交流了,回到家寫完作業后,又是掃地又是給他爺爺奶奶洗腳,像換了個人一樣”。學生余強的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堅持開放辦學,持續將社會優質資源導入學校,通過教師點燃學生,學生點燃家長,家長點燃社會,全社會營造文明渠首,形成德育裂變效應。”談到學校未來德育發展,淅川縣第一小學校長盛永濤信心十足地說。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