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周彥波 鄒朝暉 高帆)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伊始,淅川縣就站在保水源的政治高度,堅持走生態、綠色扶貧之路,確定3年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即通過精準施策、精準扶持、精準服務、精準搬遷、精準保障等方式開展脫貧攻堅,并創新方式方法,到2018年全面完成15個貧困鄉鎮、122個貧困村、68312人的脫貧任務。
該縣成立脫貧攻堅指揮中心,從縣直單位抽調40余名精兵強將,成立7個專班工作組分塊落實,通過易地搬遷、綠色產業扶持等辦法,引導幫扶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路上“加速跑”。
分類選項確保真正脫貧。淅川縣以“水質保護、綠色發展”為主線,對列入2016年脫貧的貧困戶,引導發展“短平快”項目,實現當年可脫貧,同時引導他們發展軟籽石榴、金銀花、薄殼核桃等周期長的高效項目,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對缺資金、無技術的貧困戶,由合作社和大戶建基地、包技術、包銷售,貧困戶認領,收益分成;對有土地、無資金的貧困戶,鼓勵他們流轉土地,由企業發展高效生態項目,貧困戶通過地租、打工、入股分紅等獲得財產性、工資性和經營性收入。在易地扶貧搬遷上,與水質保護相結合,與推進城鎮化相結合,與旅游開發相結合,與產業集聚區相結合,率先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引導符合條件的貧困群眾向縣城、集鎮、中心村集中安置。目前,全縣3500人進城安置工作已啟動,鄉鎮和中心村集中安置示范點正在加緊建設。
專項資金助力項目落地。針對財政專項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量小、帶動能力弱等問題,淅川縣專門出臺了《關于開展“黨群扶貧 ”小額信貸的實施意見》,在全縣開展“黨群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確保貧困戶有錢發展項目。縣政府計劃兩年投入財政風險補償金1億元,撬動縣信用聯社和農行按照1∶6的比例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放貸6億元。目前,縣財政已注入6000萬元風險補償資金,3.6億元扶持資金正在集中放貸,先后帶動1萬多戶貧困戶新上項目2000多個,其中90%以上項目已順利落地實施。
督查評比杜絕散漫怠政。日前,淅川縣再次召開脫貧攻堅推進會。縣委、縣政府組織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縣直農口相關單位負責人先后對金河、老城、大石橋、滔河、盛灣5鄉鎮2016年脫貧攻堅重點工作進行了觀摩,通過聽取匯報、實地察看的方式,對各鄉鎮脫貧攻堅扶貧產業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等情況進行督查、評比、排隊,促進全縣脫貧攻堅年度重點工作落實。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