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劉偉 徐鴻鳴)當前,我國面臨著經濟發展過快、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從一些企業大面積的排污到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受損以及食品不安全問題等等,越來越凸顯了環境污染和破壞生態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為了扭轉這種趨勢,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指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制度的實施要靠法治來保障。而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它的職責就是保障國家法律法規能夠得到有效地實施。近兩年來,鎮平縣人民法院切實找準環境資源保護的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著力點,積極發揮司法的統一性、協調性、指導性功能,促進區域經濟與環境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生態和諧穩定。一是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在環境保護類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強調保護優先的司法理念。同時突出環境權益,堅守法律底線,堅持預防和懲治并重,圍繞綠色發展、綠色為民、保障公共參與,用現代司法理念引領環境審判工作。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環境污染等破壞環境違法犯罪和環境監管失職瀆職犯罪,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和執行環境資源保護的各類案件。二是建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的長效機制。為堅決打贏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攻堅戰,鎮平縣人民法院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以及省高院的決策部署,制定了《鎮平縣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強化環境資源保護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切實推進環境保護審判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全面加強涉環境資源案件的審判執行工作力度。三是設立環境保護專門審判團隊。按照審判專業化的要求,立足鎮平本地的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和案件數量、類型特點等實際情況,建立專門機構,明晰職責分工,打造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環境知識的專業化審判團隊。將環境資源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案件統一由一個審判團隊審理的“二合一”或者“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進一步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不斷提升服務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能力水平。四是注重司法公開和法制宣傳。對于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眾等旁聽庭審,以增強環境保護審判的公開性和公信力。讓人民陪審員參與環境案件的審理,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開展網上公開開庭、生效環境裁判文書上網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并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通過公開審判、以案說法、發布環境保護司法重要新聞和典型案例等形式,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提高公眾環境資源保護意識。五是積極構建齊抓共管部門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信息交流制度和參與政府決策論證等,加強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和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機關的工作溝通,強化銜接、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協調聯動,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職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環境資源權益。
2015年以來,鎮平縣人民法院共審理涉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19件,25人受到刑事追究,其中,濫伐林木罪案件9件,非法采礦罪案件5件,非法占用農用地罪案件3件,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案件2件,有效的遏制了破壞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審查執行各類環境資源類非訴行政案件30余件,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環境資源保護職責。加強環境資源保護審判工作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良好氛圍,為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增強人民福祉、建設“大美鎮平”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