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袁永強)走進宛城區仲景街道東關社區,文化活動大舞臺上群眾正編演著精彩的節目,黨群服務中心里戶口、就業、社保等窗口業務繁忙……陣地建設基礎好、標準高、服務優,該社區曾榮獲“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成為該區領跑社區黨建的排頭兵。
宛城區不斷加強城市社區和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持續提升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先后打贏了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征遷、溫涼河綜合開發和城市建設等硬仗,社區黨建已成為提升中心城區“兩度兩力”的強力引擎。
舍得“真金白銀”,夯實社區建設。打鐵還需自身硬。該區堅持抓好社區黨員干部教育和夯實陣地建設“兩手硬”,結合當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不斷加大投入,兩年來,區街兩級共投資600多萬元,高標準建設一批示范性黨群服務中心;拿出100萬元對東關、凈土庵社區等5個示范社區給予財政補貼;先后對22個社區進行了全面提升,按照“一廳十室三中心”的標準,精心打造街道、社區、居民小組三級便民服務網絡。仲景街道陳棚社區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實現了“道路硬化全覆蓋”,新修了沿濱河路1.5公里長的綠化帶,受到社區民居的交口稱贊。
深化“區域共建”,建強社區黨委。充分整合社區與駐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克服協調難“瓶頸”,宛城區委專門研究制定了《協調議事機制》、《共駐共建機制》等10余項規章制度,推進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傾力構建“黨建共商、事務共管、文明共創、難題共解、活動共辦、資源共享”的大黨建格局。“社區大黨委運行以來,密切了社區和轄區黨組織的關系,組織功能發揮越來越強,工作開展更順利了。”東關社區大黨委書記沈金良高興地說。社區和轄區黨員融為一體,主動擔當,積極參與農運會安置、內河綜治、城市建設等重點工作,“區域共建”成為推進社區建設的“加速器”。
拓展“多元服務”,推進文化共享。該區通過開展社會服務、志愿服務和文化活動等,不斷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打造出“近鄰社工服務站”、“無憂慮社區”、“鄰里餐桌”、“點亮微心愿”等黨建服務品牌,營造和諧幸福新社區。東關街道玄妙觀社區根據轄區雙職工多、不能按時接孩子的情況,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創辦“四點半”學校,解決了居民的后顧之憂。推進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28個社區文化服務站,定期開展文藝匯演、“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同時,優化提升黨群服務中心能力,今年以來,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已辦理(代辦)各種服務事項1.2萬件,辦結率達98%以上。
黨建鋪就“和諧路”,幸福社區“黨旗紅”。如今,宛城區社區黨建活力倍增,黨員形象深入人心,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和諧社區建設成效明顯,社區居民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節節攀升。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