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周永生 廖濤 李洋 曾娟)仲夏時節,迎著初升的朝陽,站在南召縣黃鴨河橋頭遠眺,12萬平方米的濱河公園和第二、第三橡膠壩映入眼簾,總長600米、1200畝的風光水面,碧波蕩漾,天水一色。在濱河公園廣場里,一隊隊晨練的市民踩著音樂節拍舞動著動感的健身操、優雅的劍術、剛柔并濟的太極拳,不斷地變換著隊形和身形,隨著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愜意地收獲著幸福感。在濱河一、二公園林蔭道里,在濱河公園湖心島上,綠樹掩映的甬道里熙熙攘攘的市民在晨光中漫步、競走。公園里深處亭臺軒榭,曲徑通幽,綠蔭匝地,布局精巧,讓人不禁感嘆:“兩壩三橋氣勢雄,山城舊貌展新容。濱河大道風光美,公園歌舞伴人生。四通八達民心樂,世紀新風蕩縣城。”
近年來,南召縣圍繞“山城、水城、生態旅游城”的目標定位,以“一帶四區”(黃鴨河景觀帶、文化教育區、老城區、商務中心區、產業集聚區及新城區)建設為重點,斥巨資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彰顯城市魅力,打造了一批亮點工程、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縣城鎮面貌實現日新月異的變化,形成了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方便暢達、服務功能齊全、人居環境優美的幸福家園。
高端規劃引領,勾畫魅力城市藍圖。南召縣充分發揮城鄉規劃引領作用,大力推進縣城規劃編制工作,聘請省市高資質的專業設計機構編制了縣城總體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通過省住建廳評審,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80%。該縣以爭創省級園林城、衛生城和市級文明城為抓手,全面加強中心城區建設,提升中心城區“兩度兩力”水平,優化中心城區功能,構建形成“一城、一廊、兩心、四軸、多組團”的布局結構。加快推進老城區綜合開發,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工程,科學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實現產城有機融合。其中,南召縣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10.26平方公里,整體劃分為“一心(商務綜合服務中心)、一帶(黃鴨河休閑景觀帶)、兩軸(理想大道、黃洋南路兩條中軸線)、四片區(行政服務區、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區、工業區、居住區)”,完善行政辦公、商業休閑、旅游服務、特色商貿和居住等功能,重點建設非金屬新材料、農副產品精深開發、石材加工、汽配鑄造4個專業產業園,昔日貧瘠的荒山變為現代化的產業新城。
呵護綠色“心肺”,打造現代園林城市。綠色是城市心肺,是城市的靈魂。南召縣在城市建設中,注重優化生態環境,加強生態綠地系統建設,興建城市綠色游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先后興建黃鴨河風光帶水系景觀工程、青峰山城市森林公園、丹霞公園、新世紀公園、玉蘭廣場、濱河公園,提高綠色休閑功能,增加植被覆蓋率,打造城市綠色空間,提升城市品味,增強綜合競爭力,凸顯“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特色。隨著景觀綠地、公園綠地、附屬綠地等的不斷增加,老百姓感受到城市“綠色心肺”帶來的自然清新。中心城區“兩度兩力”大幅提升,縣城建成區面積由原來的12平方公里增加到17.8平方公里,新增綠化面積646畝,綠化道路27.35公里,興建大型公園 8個,綠化覆蓋率達到35%,人均綠地面積達到7.7平方米。2003年南召縣黃鴨河縣城流域,兩岸都是荒蕪的灘涂地,該縣啟動建設了濱河一公園、二公園。10多年來,濱河公園面貌已經陳舊,設施已經老化,廣場磚破損嚴重,缺乏配套排水設施,一到陰雨天水形成積水,影響公園正常使用。去年,該縣籌資750萬元對濱河公園進行改造升級,更換廣場地磚,埋設地下管線,整修游園道路,興建了綠色游園、濕地公園、湖心島綠地,修筑了兩級橡膠壩,建成12萬平方米濱河風光帶。改造后濱河公園功能更加完善、設施更加齊全、面貌更加靚麗,這里已成為縣城居民休閑、娛樂、健身的理想場所。
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宜居幸福感。南召縣在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的進程中,以民生需求為出發點,大力實施道路暢通工程、亮化和綠化工程,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讓市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民生城建帶來的便捷和舒適,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設施,形成了“七縱七橫”城市道路網絡,消除了打通一批斷頭路,提升城區綜合承載能力。統籌規劃建設中心城區給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等地上地下市政公共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城市管道綜合走廊,規范了城市污水管網、雨水管網、自來水管網、燃氣管網建設,完善城市排水與暴雨內澇防治體系,重點推進老城區雨水改造、城區供水污水雨水管網改造工程。加強城區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垃圾中轉站、公廁等環衛設施,全面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先后對城區五條內河進行綜合治理,修護加固河堤,清理河床淤泥垃圾,埋設雨污管道,原來又臟又臭的“龍須溝”變成清水潺潺的河流,贏得群眾的由衷點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