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王明輝講述記憶中的抗戰史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孫喜增 通訊員 宋相勛 魏本齡)鎮平縣曲屯鎮樓子王村93歲的王明輝老人,1939年參軍,曾參加過隨州、棗陽抗戰和西峽口抗戰??箲鸾Y束后回鄉種地,結婚生子,如今身體硬朗、思路清晰。近日記者見到了王明輝老人,聽他講述記憶中的抗戰史。
近日,記者在鎮平縣曲屯鎮見到了王明輝老人。夕陽下,老人帶著眼鏡正在看一本剛出版的《侵華日軍的滑鐵盧——西峽口抗戰紀實》,老人一字一句地讀著,當年他所參加的豆腐店戰役、龐家寨戰役都被寫進了書本。老人說,那是1945年,自己當時22歲,敵我雙方打得非常慘烈,雙方傷亡都很大。
抗日戰爭爆發時,老人十三四歲,還在學校求學,中共地下黨員、青年進步學生組成的抗日救亡工作團教會了他們很多抗戰歌曲,《保衛黃河》、《軍民合作抗日》等歌曲,老人如今哼唱起來,氣勢不減當年。
1939年十六歲時,王明輝加入國民黨85軍豫北11師33團,訓練一個月就上了戰場,參加了隨州棗陽戰役,和日軍進行了三個月你死我活的戰斗,拼刺刀的經歷他真是感受過。
當了三年兵后,王明輝決定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當一個有思想的兵,于是回到老家鎮平又上了一年學。一年后,返回部隊,在國民黨78軍44師任機要員、文書。
重返的戰場就是西峽口。1945年,侵華日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豫西鄂北會戰,妄想攻占西安,進逼重慶,企圖占領整個中國,西峽口成為日軍西進的必經之地。從1945年3月到8月,在西峽丁河至重陽鎮馬鞍橋85里狹窄的豫陜古道上,中國軍民和日軍進行了歷時140多天的激烈戰斗,兩萬多日軍在此斃命。老人回憶說,當時我軍武器裝備和日軍相比差了一大截,日軍的鋼炮射程遠、景區度高,我軍用的迫擊炮殺傷力不是很大,其他武器也是這樣。
戰爭打了幾個月,老人記得最得意的一次戰斗,是在西峽口瓦房溝將日軍一千多騎兵全部圍殲。瓦房溝這個地方兩邊是山,中間是一個山谷,日軍進入我軍伏擊區后,我軍用飛機炸、用機關炮轟、用燃燒彈燒,打的漂流。
戰爭是慘烈的,西峽口戰役打死了兩萬多日軍,阻擋了日軍西進的圖謀,我軍也傷亡慘重。發生在西峽口戰役鷹爪山的一次戰斗,中國軍隊就戰死連排長幾十個,說起這些,王明輝老人仍嘆息不止,光排連長就死了30多個,而且大多數他都認識。
回首往事,談到70年前抗戰勝利的那一刻,老人感慨不已。已是93歲高齡,不論是坐是站,腰不彎、背不駝,老人依然保持著軍人的風姿。老人的女兒說,父親平時喜歡吃素食,不喜歡肉食,如今帶上老花鏡還能讀書看報。老人務農幾十年,如今身體硬朗、思路清晰,還能幫著做些簡單的家務活兒,六個子女都有了孫子輩兒,是家里的老壽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