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橋鎮黨委書記雷濤介紹經驗做法
萬畝獼猴桃園依山傍水
來參觀考察的群眾
考察學習者絡繹不絕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房松玉 通訊員程海舟)萬畝獼猴桃生態長廊綿延不斷,一座座樣式新潮的農家別墅錯落有致,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連村入戶,一輛輛私家小轎車穿梭在鄉間小路,前來考察學習美麗鄉村建設的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4月21日,記者在西峽縣五里橋鎮黃獅村采訪時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美麗鄉村成為都市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俺們村這幾年的生活,和城里人真是沒啥兩樣,靠種獼猴桃和香菇,每年收入三四萬元,收入可比城里人還要高。到獼猴桃成熟的季節,很多城里人都來這里旅游,這里環境可美了。”村民葛霞說,村里環境好,走到哪心情都好,平時和鄰居們在廣場上跳跳舞,鍛煉身體。
“之所以在短短的幾年里,能有如此大的變化,主要是發展獼猴桃產業,香菇種植。近兩年來,鄉村游市場火爆,我們的旅游也正搞。”黃獅村黨支部文書董欣介紹說,2005年以前黃獅村,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落后村,村里人都爭著往外走。如今成了“河南省美麗鄉村”試點村,很多外縣人都趕過來取經。
村里種植有3390畝獼猴桃,全村經濟效益可達3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可達萬元。為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種植獼猴桃統一使用有機肥,在獼猴桃地頭,每個2米遠左右設置一個沼液池。同時啟動農村環境整治,對于農村污水統一進行濕地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對于農村垃圾統一收集,統一運到垃圾場填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主干道沿線綠化,起到美化鄉村的作用。
真正的美麗鄉村需要提高文化素質
“群眾心靈美,村才真正美,否則美麗鄉村只是一個空殼。外部環境改變之后,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群眾的心靈、道德問題,有美麗農民的支撐,美麗鄉村才是貨真價實。”五里橋鎮黨委書記雷濤告訴記者,前些年,村民致富以后,依舊有很多抱怨,不敬老、鄰里不和睦時有發生,他就一直在探索如何能讓村民“頭腦”也要富起來。
為了提高農民素質,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五里橋鎮在建設村民思想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聘請縣劇團編節目講道德、對黨員干部進行大刀闊斧培訓、建設示范村,通過試點看村,帶動一片,建設成為一個真正的美麗鄉鎮。
按照“農游一體化”的發展思路,黃獅村特意請到鄭州大學規劃設計專家,制定新農村發展規劃,走生態農業與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新路。幾年來,黃獅村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對獼猴桃基地進行渠、井、路、林、電等配套建設,實施微噴節水灌溉2000畝,成為全市現代農業的精品園和觀光園;投入50多萬元,新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農民文化廣場,并多方籌措資金,高標準建起了新農村書屋和遠程網絡室,購置電腦4臺,圖書15個種類3500多冊。該村還把獼猴桃產業與循環經濟相結合,以獼猴桃園為依托,抓住政府扶持發展沼氣的有利條件,實施“果、牧、沼、游”四位一體綜合開發,形成了“以牧興沼、以沼養果、以果帶游”的農村循環經濟鏈。
人改造了環境,環境也改變了人。人居環境的改善推動了鄉風文明的發展。農閑時節,村民們來到新農村書屋翻閱報紙雜志,借閱科技書籍,到遠程教育教室收看致富節目,上網了解信息。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國巾幗科技示范村、河南省生態文明村、河南省美麗鄉村試點村、全省“爭先創優”五個好黨組織、市文明新村……一項項榮譽見證了黃獅村由貧窮走向富裕的鏗鏘腳步。
慕名而來的取經者絡繹不絕
一直在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的方城縣西峰村村民代表慕名來到黃獅村考察取經,對黃獅村的快速發展贊不絕口。
“黃獅村的發展之路讓我們眼前一亮,提供了一個好思路。回去以后,要好好研究研究,轉變思想,邁開步子大步向前。”省廣電廳駐西峰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白水才說。
現在美麗鄉村建設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正在探索適合本地經濟實際的美麗鄉村建設道路。“黃獅村每天要來十幾批學習者,也先后組織該村1500多名群眾赴陜西、四川、湖南等地參觀學習,引進優質獼猴桃品種。經過連續6年的發展,黃獅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獼猴桃“一村一品”專業村。”五里橋鎮黨委書記雷濤告訴記者,該鎮將發展目標分3個階段,第一期是實現‘萬畝園’,就是全鎮獼猴桃種植面積超過一萬畝,這個目標已經實現;第二個目標是實現‘萬元果’,就是畝產效益過萬元,也實現了;第三個目標是實現萬名游客,形成農業休閑旅游觀光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