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老師
映象網洛陽訊(記者 徐孟國 馬曉飛)1987年,他在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前跳了第一段禪舞,那是“緣起”,更是我國禪舞的開始;28年后的今天,禪舞已經成熟發展,他受邀來洛陽牡丹花會,來這座大佛前,再跳一段禪舞。他說,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還愿”。
見到洛桑老師時,他正在化妝。雖對禪舞已輕車熟路,但他還是堅持參加每場彩排。這次他要表演的是禪舞作品《佛贊》,而該舞段是第33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式上原創情景舞臺劇目《絲路花開》的壓軸部分,洛桑是主要演員。
洛桑參加的演出不少,他曾在美國舉辦《禪樂》晚會,同賈作光、卓瑪等在美國圣蓋博劇場舉辦禪舞晚會,甚至給泰國親王表演。
“這次不同。這次是為了還愿,也是為家鄉人民進行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禪舞表演。”說這話時,洛桑含著淡淡的笑容,一同他現在平和的心境。
【緣起】盧舍那大佛前不由自主地一舞
“禪,融匯萬物、靜慮心智、回歸自然;舞,傳播藝術、傳遞健康、傳承國學。當時面朝盧舍那大佛,心懷敬畏,就不由自主地跳了起來。那種感覺特別微妙,因為跳的是第一段禪舞,又是不由自主地生成的,所以表達出來后,心情特別舒暢。”第一次取愿的場景,洛桑歷歷在目。
他告訴記者,因為從小喜歡佛家哲學體系,本身又是一名舞者,他就一直在想,怎么樣才能把佛學融入到舞蹈中,給人一種全新的藝術體驗。
“其實說藝術,不如說是一種心路靈修過程。擁有佛學體系的禪舞,讓演員進入了一種空虛忘我的狀態,以心帶氣,以心帶舞,既真實,又具備強大的攝心力。”洛桑說。
禪舞的粉絲
彩排期間,有不少慕名而來的粉絲前來觀看,不管有沒有舞蹈功底,認識或是不認識,洛桑都熱情接待,甚至和他們合影。合影時,洛桑還親切地照顧到每個人,生怕因為人多,部分愛好者沒能被包進鏡頭里。
【還愿】底蘊深厚圣城下的心靈演繹
4月10日晚的牡丹花會開幕式上,洛桑將在原創情景舞臺劇目《絲路花開·佛贊》中擔任主要演員。
“能在洛陽這座底蘊深厚的圣城演繹這段舞蹈,是一種緣分,也是為了還愿。”洛桑說,在收到邀請后,他就開始精心排練,積極準備,最后應邀擔任了《佛贊》這段更能體現洛陽佛教文化和絲路文化的禪舞。
劇照(資料圖)
劇照(資料圖)
采訪時,洛桑還坦言,洛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東方圣城,是玄奘出生地,她擁有牡丹文化、國學文化、佛學文化,能不讓人心生敬畏都難!而他更希望,通過這次禪舞的河南“首秀”,將禪舞的養生和大愛觀念傳遞給每個人。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的生活模式發生了變化,人與人缺少了信任,健康沒了……若是人的心靈首先得到凈化,豈不是更好!很多人把瑜伽和禪舞聯系起來,其實她們是兩種不同的舞蹈概念。禪舞講究的是傳統文化,講的是自然而然,講的是大愛無疆!洛桑說。
曾有人,拿宏觀和微觀來把禪舞和洛城聯系起來。他們把洛陽牡丹文化節比作洛城“宏觀”的傳統文化宣傳片,把洛桑的禪舞比作一段“微觀”的國學文化表演。
洛桑老師在舞臺上用靈魂和肢體詮釋的境界正如意境幽幽,絲絲入定 ;瑟瑟千古,殊途凡塵;花海穹宇,悟道空傳。可謂君從天上來,玉立絕塵埃。一舞驚天地,百花三界開。
【緣定】讓禪舞的大愛為現代人類帶來一場靈修
“佛教和禪舞并不分家。現在洛桑老師把禪的境界與形體結合,根據中醫陰陽五行,使人遵循自然規律,通過肢體自然的拍打、顫動,伴隨情緒的自然而然,當進入忘我狀態,隨著氣血經絡的暢通,動作也變得優美。通俗來說,就是如融入了中醫養生理論,讓人回歸于自然。”洛桑說,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人,學習禪舞也并不困難,因為她并非一般舞蹈那樣規范,隨的是心境。
最后,洛桑老師說,禪舞從另一種角度講,傳播的是人間大愛。愛人和物,愛所有生靈,清洗心靈霾、天氣霾、物質霾,將人的狀態通過靈修打坐,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