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末年初,為全面展示鄧州市經濟發展的新舉措、新亮點、新成就,為全市“決戰四季度攻堅保全年”工作打好輿論基礎。同時,為增強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鄧州市委宣傳部決定自2016年11月8日至12月底,開展“鄧州市新聞媒體走基層活動”。
為了配合本次活動,映象網鄧州推出系列報道。第六篇:《鄧州:扶貧路上競風流》
映象網鄧州訊(記者 燕天舉 通訊員 單興權)產業扶貧、教育扶貧、轉移勞動力就業扶貧、社會救助、基礎設施扶貧......時下,一場場精準化、差別化的扶貧攻堅戰,在鄧州市各鄉鎮開展得如火如荼。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鄧州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第一年。
為了能讓全市14974戶貧苦戶、36500名貧困人口早日摘掉貧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南陽市委常委、鄧州市委書記吳剛、市長羅巖濤,在2016年3月14日主持召開鄧州市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成立了鄧州市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對鄧州市的扶貧工作進行了統一部署和安排。
自此后,鄧州市委、市政府,很快,各種切合鄧州實際的脫貧意見、方案陸續出臺。
而《關于全力推進兩年脫貧攻堅的意見》、《關于全力推進兩年脫貧攻堅考評辦法》、《鄧州市2016年脫貧攻堅實施方案》、《鄧州市精準幫扶實施方案》、《鄧州市產業脫貧實施方案》等文件的相繼出臺,業務為脫貧攻堅工作指引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這一系列的舉措和方案,在鄧州市的扶貧攻堅戰中發揮了強有力的保障作用。
據鄧州市扶貧辦公開的資料顯示,在2016年中,全市擬實現19500人、48個貧困村脫貧,超額完成了省定11070人的目標。
在這份漂亮的答卷背后,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高瞻遠矚和戰略舉措的良好成效,更是各個駐村幫扶單位、駐村干部及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嚴謹踏實工作的更好體現。
為了見證鄧州市在一年中扶貧工作的收獲12月21日,記者隨 “鄧州市新聞媒體走基層活動”采訪組,冒著冬日的細雨,趕赴鄧州市文渠鎮、張樓鄉,入鄉村,進企業,了解貧苦老百姓今昔生活的巨變,分享他們脫貧路上的喜與悅。
吳樹志家的老房子和新房子
“過了這么多年的窮日子,住了這么多年的破瓦房,今年終于住上了新平房,真要感謝咱政府的好政策!”站在因扶貧剛剛建起的新房前,吳老漢難掩心中的喜悅,激動萬分的說道。
吳樹志老漢是文渠鎮蔣莊村村民,60多歲了,身體也不太好,基本沒有什么勞動能力,幾年來一個人帶著讀書的兒子,艱苦度日。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后,被確定為兜底扶貧的幫扶對象。
兜底扶貧是扶貧工作中對家庭貧困、無勞動能的貧困戶幫扶的一種措施。諸如像吳老漢這樣被兜底扶貧的農戶有近百戶,300余人。
同時,精準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一環。為扎實做好該項工作,鄧州市早在2014年5月14日就制定了《鄧州市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為精準扶貧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鄧州市文渠鎮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從鎮委政府到各村兩委上上下下,緊緊的抓住了“精準”這一要點。
“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的前提,貧困對象識別不準確,貧困原因分析不清楚,下一步的扶貧工作就不能順利開展,”文渠鎮蔣莊村扶貧工作駐村第一書記袁兵說道,“按照‘堅持標準、綜合考量、民主評議、群眾認可’的識別原則,我們多次入戶調查、測算、評議和公示,核定出貧苦戶68戶、貧苦人口227人。”
有了精準的識別,根據調查分析出來的致貧原因,再選擇合理的幫扶手段,對貧苦戶進行精準幫扶。
吳中品和他圈養的波爾山羊
“大叔,你養的這幾只羊可真是膘肥體壯,年底一定能賣個好價錢吧?!”在村民吳中品家,記者指著院中圈養的幾只波爾山羊問道。
“可不是嘛,這個品種的山羊個子大,不光長的快,一年還能生兩窩羊羔,光這幾頭成羊,也能賣個幾千塊呢!以后咱手里也能有個活錢兒了。”吳中品笑著回答。
據蔣莊村黨支部書記吳家常介紹,在蔣莊村,和吳老漢一樣養殖波爾山羊的貧苦戶一共有五十戶。由村里和鄧州市潤東羊場簽訂協議,為每戶發放價值4000元的5只波爾山羊、300斤飼料,羊場和農戶簽訂養殖合同,再給其提供醫療保障。
如何長久持續的保證貧苦戶脫貧,村支部書記吳家常認為:“4000塊錢要是直接發到貧困戶家里,大多都會坐吃山空,如今改成發放山羊,貧困戶的收入就會源源不斷而來,最終實現脫貧,走向富裕。”
無獨有偶,在張樓鄉,以企業幫扶帶動的產業扶貧工作也做得有聲有色。
貧苦戶劉鵬一家在政府的安排下養起了山羊,而趙光明則被就近安排到孫渠的蘆筍種植基地務工.......
因地制宜,挖掘企業用工潛力,積極安置貧困勞動力到企業務工就業是張樓鄉扶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方正彩印紙箱有限公司位于七里店民營經濟園區,在張樓鄉的扶貧工作中勇于擔當,敞開大門,對附近的貧困群眾就行優先安排。老君村的田革命、新黃莊移民新村的周自華,如今就在方正彩印上班。
方正彩印紙箱加工車間
周自華告訴來訪的記者,自己家庭條件不好,家里事又多,想出遠門打個工都不方便,而現在到這里上班,每天騎電車上下班就行了,工資每月能拿到近3000元,晚上回家還能做點家務,照顧老人孩子。
上述兩項扶貧措施,僅是張樓鄉眾多扶貧方式中的冰山一角。據該鄉黨委書記崔繼棟介紹,在張樓鄉,公益崗位扶貧、貼息補助扶貧、技能培訓扶貧等多種形式,意在切實際、真扶貧,使全鄉所有貧苦戶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真真實實的摘掉貧困帽子。
談及眼下該鄉的扶貧效果,崔書記說:“至今年12月中旬,全鄉36家企業為貧困戶提供了106個工作崗位,目前,首批39人與企業簽訂了用工合同,26人已經上崗就業。”
見一葉而知秋。眼下在鄧州市的企事業機關、街頭巷尾、村村寨寨,有無數的黨員干部,晝夜奮戰在扶貧攻堅的一線,無怨無悔,出資傳技,授人以漁,從而確保2016年全市計劃中的1.95萬人、48個貧困村擬實現脫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