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在產業集聚區調研
南陽市委常委、鄧州市委書記吳剛在產業集聚區視察企業
鄧州市長羅巖濤在產業集聚區查看規劃建設情況
鄧州市產業集聚區分布圖
河南申港紡織車間
編者按:
歲末年初,為全面展示鄧州市經濟發展的新舉措、新亮點、新成就,為全市“決戰四季度攻堅保全年”工作打好輿論基礎。同時,為增強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鄧州市委宣傳部決定自2016年11月8日至12月底,開展“鄧州市新聞媒體走基層活動”。
為了配合本次活動,映象網鄧州推出系列報道。
第二篇:《鄧州:手挽企業助發展》
映象網鄧州訊(記者 燕天舉 通訊員 單興權)眼下,產業集聚區是一個地市(縣)工業發展的“標桿”,更是其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同樣,鄧州市產業集聚區,現已入駐企業93家,規模上企業47家,初步形成了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和汽車零部件制造三大產業集群。
正因如此,鄧州市產業集聚區曾被譽為河南省“一星級產業集聚區”、“河南省新型工業化示范集聚區”和“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產業集聚區”。
同時,據河南省統計局發布的公報得知,僅2015年,鄧州市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余家,實現營業收入234.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8.8%,稅收收入1.13億元。
目前,鄧州市產業集聚區,作為鄧州發展的“標桿”、“晴雨表”,在其發展過程中是如何揚優勢、去短板的?
近日,記者隨市媒體走基層采訪團,走進鄧州市產業集聚區,下企業、訪員工、問發展,身臨其境,處處時時沐浴著春光。
走進寬敞明亮、氣勢恢弘的產業集聚區大廳,在女解說員熟練而帶著磁性的解說中,讓記者記憶猶新是,鄧州市委、市政府決策層的領導們,搶抓機遇,借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和南陽副中心城市建設這一契機,著力打造產業集聚區,重實際,調結構,把紡織服裝產業、食品加工產業和汽車零部件產業確定三大主導產業,強力推動工業發展。
尤其是2016年2月25日,鄧州市人民政府市長羅巖濤在《2016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通過擴大審批管理權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精準招商活動,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3月底,鄧州市召開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座談會上,南陽市委常委、鄧州市委書記吳剛強調,紡織服裝產業是鄧州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紡織工業發展對于提升鄧州經濟實力、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勞動就業以及服務中原經濟區戰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眼下的鄧州市產業集聚區,總占地面積17平方公里,入駐企業97家,有投產運營的,有正在調試的和正在建設的,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沒錯,入駐產業集聚區的河南申港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廠區內,道路寬闊,環境優美;車間內,工人們技術嫻熟,生產井然有序......
歷經棉紡企業的興興衰衰,有著30年工齡的棉紡工人劉銀華對記者說道,他18歲就在鄧縣棉紡廠做技工,當時場內產品單一,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下下了崗、失了業。這不,真是風水輪流轉,2012年,申港紡織入駐產業集聚區后,憑借自己過硬的技術,再次干起了老本行。不僅工資有了保障,干著也更有勁兒了......
有著劉銀華類似經歷的人,如今在鄧州約有五千余人,均有同感。眼下,在產業集聚區內,幾乎與申港紡織有限公司同時入駐的棉紡企業有永泰、裕祥、華紡等,它們摒棄了以前的產品單一的發展模式,正在朝著棉紡、面料、服裝企業鏈式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我們到鄧州投資建廠,絕不是一時興起。” 在河南凱達汽車有限公司走訪時,該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在七八十年代,鄧州就有了機械廠、車橋廠和工具廠,機械工業有著厚實的基礎,今天再借助區位和政策優勢,發展汽車工業一定大有可為。”
據了解,目前在產業集聚區,已經形成了以星光車鎖、凱達汽車、風神雷諾、爵士浩業、良機重工、宏達機械為龍頭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生產范圍涵蓋汽車中央集控鎖、汽車電子元件、發動機配件、高壓共軌實驗臺等。
企業興,百姓富。家住湍河辦事處水車村村民王新國說:“在家門口就有工作干,不僅能照顧好孩子、妻子和老人,又能拿到稱心如意的工資,建個產業集聚區真好呀!”
其實這樣的好機會,產業集聚區里還有很多,在星光車鎖、凱達汽車、風神雷諾等一大批工業企業正虛位以待。
“離家近,工資高,是企業的優勢,少些兩地的奔波勞累,多些孩子的歡聲笑語,更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鄧州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書記劉新明說。
此外,鄧州市委、市政府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上,積極發展整車生產、專用車生產、新能源汽車生產;加工汽車渦輪增壓零部件產業園的建設步伐,啟動汽車文化主題公園項目,發展汽車物流、汽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欲把鄧州打造成為豫西南新型裝備制造業基地。
眾說周知,鄧州市久友面粉有限公司前身為鄧州市面粉廠,通過嚴謹的質量控制體系和科學的管理手段,目前,已發展成為豫西南規模最大、設備技術力量最為雄厚的面粉、掛面及饅頭加工企業。眼下,總投資4.7億元的省、市“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30萬噸生產線及深加工項目即將試車投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此,鄧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高瞻遠矚,在食品加工產業上以綠色、安全、優質為主攻方向,構建糧油食品發展新格局,加工推進糧食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同時,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積極謀求與國內外馳名企業協作發展,把鄧州打造成為原料供給地和原料加工地。
鄧州市產業集聚區的迅猛發展,引得外地及駐鄧企業界人士的眾多好評。不過也有少數人士則擔憂到,在七八十年代,鄧州也曾出現過一批優秀的企業,比如鄧州化肥廠、鄧州酒廠、鄧州車橋廠、鄧州工具廠和鄧州卷煙廠,在國有企業經濟體制改革中相繼倒閉或轉產,這除了和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的大氣候有關之外,和當時的環境、企業管理也不無關系。
那么,今天的產業集聚區,對企業在用地、引資及服務上能否會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真正讓產業集聚區成為企業發展的搖籃,成為鄧州工業發展的“標桿”、“晴雨表”,起到更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對此,鄧州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書記劉新明滿懷信心的告訴記者:“展望未來,長路漫漫。鄧州市委、市政府一定會把集聚區建設成一個產業繁榮發展、配套設施齊全、投資環境友好、生態環境優美、具有鮮明特色、全省知名的生態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和諧社會的示范區,成為工商企業的樂園、經濟發展的表率、城市建設的亮點,成為帶動全市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轉型的主導力量。”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新聞熱線:13513776106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