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要突出特色
——訪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韓康
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韓康
□本報記者董學彥
長槍、短炮,前后左右,韓康的周圍擠滿了采訪的記者。一場秋雨讓北京氣溫驟降,但在記者們熱情的包圍中,韓康不停地扯動厚厚的夾克,仿佛天氣突然變暖了一樣。
韓康是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長期致力于比較經濟理論、比較經濟體制和宏觀經濟的研究,曾參與海西經濟區前期設計和北部灣經濟區開發的設計,20世紀90年代初曾被港、臺學界評為大陸最有影響的50位經濟學家之一。
“中原經濟區正籌劃進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序列,尋找、摸索最好的發展路徑,提煉出最有特色、最適合中原發展的戰略非常關鍵。”韓康說。
韓康說,“十一五”規劃正式提出了現代產業體系的問題。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出進入現代產業體系,每個省都有現代產業體系的區域定位。河南在中原經濟區構建過程中,怎么和全國的現代產業體系大格局相協調,必須有自己的特點,在全國的現代產業體系中有自己的位置,才能獲得有特色的發展。
比如富士康到鄭州,說明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有很大潛力。但有個問題,中部地區的工業化發展特點是什么,你的工業化之路怎么走?因此在產業承接過程中,要選擇和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相協調的產業,而不是平面式的承接。這種選擇是資源環境能長期容納的,能夠可持續發展的。
“我國的文化各省都有特色,但河南的文化最有特色。”韓康說。河南有中原文化,是我國文化的主流。河南應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的內涵,找準中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定位,走出有自我特點的發展道路。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又是我國產品鏈中比較低端的初級產品。但不能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產,是國家對河南不可改變的基本定位。韓康認為,這其實也是河南的特色。河南應在這種特色定位中找到最適合發展農業和糧食產業的工業體系。弘揚特色,就是擴大優勢。
“建立有特色、高水平的中原經濟區,是中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韓康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