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中原經濟區的時機已經成熟”
——訪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
□本報記者蘆瑞郭津
還沒和厲以寧先生對話,兩張寫得密密麻麻的A4紙已經讓記者感受到了學者的嚴謹、大師的風范:紙上是他親筆手寫的“關于中原經濟區的思考”,對河南如何化潛在優勢為現實優勢、如何抓住機遇提升實力,條分縷析。厲老對中原經濟區的關切與重視、深思與熟慮躍然紙上。
“常言說,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機遇,大富靠智慧。設立中原經濟區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河南抓住機遇,提出建立中原經濟區,這就是大智慧、大文章、大手筆。”還是一貫的風格,沒有開場白,不講大道理,舉例子、講故事,用最深入淺出的話語抓住人心,厲以寧說,“建設中原經濟區對全國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條件已經成熟,應該上升為國家戰略。”
將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
厲以寧多次到過河南,在他看來,“現在的河南已經不是十多年前的河南了,經濟總量已經處于全國前列。”
“區位適中、城市集聚、人口總量大、糧食產量高、文化底蘊厚”,厲以寧在總結河南的優勢時指出,“這些優勢主要還是潛在優勢,必須要將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
區位適中,要轉化為物流通暢;城市集聚,還要構建起城市的輻射網;人口總量大,要通過培訓增加人力資本存量;糧食產量高,要繼續穩產豐收,提高農民收入;文化底蘊厚,還要充分發掘,成為文化產業大省。
唯如此,“中原地區才能真正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之一,成為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并立的經濟區。”
唯如此,“東西部的中原通道才能真正打通,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加快西部大開發。”
唯如此,“才能促進工農業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文化發展和繁榮,中原地區才有可能加快和諧社會的建設。”
優勢轉化的關鍵在體制創新
“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將大大促進河南的潛在優勢向現實優勢轉化。”厲以寧認為,轉化的關鍵正在于“體制與機制的創新”。
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同改革的深化、體制的創新結合在一起的,也是同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密相依的。“因此,建設中原經濟區首先需要體制機制上的保證和政策的支撐。”
結合河南實際,厲以寧以城鄉統籌為例詳加說明。“河南要促進城市群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就需要有統籌規劃,并得到政策支持。如果把城鄉統籌改革試驗區的做法和經驗,結合河南的實際情況在中原地區施行,必定大大加快中原經濟區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河南是中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人口大省,河南在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方面的探索和經驗,“在全國都有著推廣意義。”
“要建設中原經濟區,必須進一步提升河南的經濟實力,這樣才能使中原經濟區發揮自己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應有的作用。”
厲以寧認真對河南提出建議:加強自主創新與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與擴大內需、緩解就業壓力、工農業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中原地區城市的作用、促進黃河中下游地區和淮河中上游地區的生態平衡。
其言切切,其情殷殷。
中原經濟區在全國引發高度關注、熱議不斷;河南上上下下也達成共識、熱情高漲。厲以寧很樂意看到這一點,“人氣很重要,振奮人心也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要條件之一。”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