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啟動會上,對于中原經濟區規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強調了8個方面的內容。
重點1
中原經濟區肩負的使命就是“三化”協調發展
杜鷹指出,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一定要緊扣“三化”協調發展這個主題、這個主線。中原經濟區規劃不能成為5省地方人大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的簡單疊加,一定得圍繞中原經濟區,中原經濟區肩負的使命就是“三化”協調發展,中原經濟區的要義和主旨就是三化協調發展。
“如果離開了三化協調發展,就不存在中原經濟區了。”杜鷹說。
重點2
在破解三化協調的難點問題上要有突破
杜鷹認為,整個規劃編制還是要在三化協調方面下工夫。規劃要瞄準三化協調發展中的核心問題、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有所表現有所突破,這樣出來的規劃才真正能夠指導和引領中原經濟區。比如怎么解決種糧吃虧問題?怎么解決基本農田保得住,同時又解決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用地需要?所以,規劃編制不能原版重抄32號文件,要在這些實質問題上再往前走一步。
重點3
加強統籌協調,五省要聯動
國家發改委認為,規劃的編制一定要5省聯動,是內在有機的聯動,不能各編各的,不能是5省規劃的簡單拼盤。規劃一定要打破行政界線、行政壁壘,按經濟規律辦事,形成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緊密的聯系。杜鷹舉例說,比如經濟帶怎么布置,基礎設施、交通如何互聯,污染如何防治……很多事情,一定要體現在經濟區的概念上,不能按行政區來化解分割。
重點4
首次提出四類功能區劃
近29萬平方公里的中原經濟區空間布局應該怎么劃分?杜鷹指出,應該先按主體區進行劃分,劃分成糧食主產區、產業集聚區、城鎮化重點地區和生態功能區,同時在工業基礎上依托交通干線規劃重點發展帶。
這里,“按經濟規律而不是行政區劃來辦事”的概念被再次重提。杜鷹說,重點發展帶可以跨省,而且也應該跨省,規劃要與十二五乃至十三五規劃銜接好。國土的空間管制很重要,一旦定型,就是指導未來十年、十五年的空間布局。
重點5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要寫進規劃
杜鷹指出,32號文和“中原經濟區規劃”的一個重要區別點,就是此次很多重大項目要寫進規劃,包括城市基礎設施、生態建設、鐵路、水利、通訊、航運、管道等。
杜鷹提出,這些項目各省都要拉一個單子,按照優先順序排好,報給發改委。
杜鷹笑談,不能什么項目都進規劃,也不能搞得太多,分寸要把握好。
重點6
人地掛鉤政策,應更加細化
杜鷹提出,希望在規劃編制當中進一步加大相關政策對中原經濟區的支持力度,提出一些與中原經濟區所承擔的歷史責任以及先行先試政策相適應的政策體系,這個規劃才會有可操作性。
他提議,能不能在關節點問題上,比如人地掛鉤政策方面,能不能細化?比如加大對主產區的利益銜接關系,能不能往前再走一步?
重點7
居民收入每年達到多少,需要細化
在國家發改委看來,32號文對于目標的表述太過于原則化了,在中原經濟區的規劃中,需要予以細化。如32號文提出“人均收入要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在中原經濟區規劃中,就需要細化:農民的收入、城鎮居民的收入具體到哪一年應該達到多少?又比如節能減排、森林覆蓋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等,可能都需要細化目標。
重點8
中原經濟區范圍原則上不再調整
昨日的啟動會上,仍然有相關省份的領導提出,希望將他們尚未能加入到中原經濟區的一些地市加入進來。但杜鷹稱,中原經濟區,其他市縣原則上不再進了,個別有充分理由的,再商量。
河南商報記者王俊偉 齊亞瓊 郭富收 實習生 沈立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