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李京文
□本報記者王映
拖著病體,77歲的李京文院士依然提前來到研討會會場。這位曾經主持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京滬高鐵等超大型工程的技術經濟論證,曾經主持制定海南、深圳、環渤海經濟圈等發展戰略的著名經濟學家,對中原經濟區的構想高度認同。他說:“建設中原經濟區是我國區域經濟建設中的最重要環節。”
李京文,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技術經濟和工程管理理論的開拓者之一。
“加強區域經濟建設,是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上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區域一體化也在迅速發展,這是世界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李京文告訴記者,“中國是人口眾多、國土遼闊的大國,自古以來地區發展就不平衡;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地區差距日益明顯。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如何促進持續協調發展,是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在這種背景下,建設以河南為主體,涉及周邊幾個省的中原經濟區,是非常好的構想,是實現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李京文認為,在區域經濟建設中,最重要的是使資金、能源等生產要素更多地向優勢地區集聚,各種資源持續集聚能夠帶來新的增長力。在這個方面,中原地區、尤其是河南有很多優勢。
首先,河南是我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河南耕地面積占全國1/16,糧食產量卻占全國1/10。促進中原地區農業更好、更快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其次,河南地處國家中心地帶,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隴海等幾大干線鐵路在此匯集,高速公路發展也很迅速。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地區發展,對于建設更加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是一個有力助推。第三,河南是中國人口密集地區。當今社會,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經濟社會發展就很難得到保障。因此,河南豐富的人力資源,將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因此,把更多資源聚集到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個重要方向。”李京文說。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