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蔣萍,服裝批發商
在服裝批發界摸爬滾打十幾年,蔣萍深知做服裝生意不容易,有時候為了找到最前沿、最時尚的衣服款式,逛商場逛得腳都起泡了。對于中原經濟區,蔣萍有這樣的憧憬:服裝批發商販從“三道販子”變成“二道販子”。
從一開始做羽絨服生意,演變到現在的專門做職業女裝批發,蔣萍幾乎處處都能找到商機。
蔣萍在銀基商貿城有自己的店,里面擺著各種款式的職業女裝。可因為每次都要去廣東進貨,很不方便。
“最貴的是運費。”蔣萍說,因為她的貨物都是空運,一年下來,僅運費支出就要幾萬元,而且,每次等廠家發貨都很耗時,有時候相中了某些女裝款式,但因為廠家做不出來,她也只有干著急。
去年,蔣萍在廣東建了一個自己的廠子,專門做女裝。
“廠子不大,只有幾十個員工,但畢竟還是省了不少事。”她說,女裝最講究款式了,相中哪些款式,如果廠家做不出來,她自己的廠子就可以救急。
現在,她自己也申請了3~4個商標,她希望以后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將自己的品牌推向國際市場。
【專題訪談】
希望引進一批服裝企業
記者:您聽說過中原經濟區嗎?
蔣萍:我大腦里只是有個模糊的印象,應該就是有許多沿海地區的企業來鄭州建廠,我們的經濟大發展,應該和廣東差不多。
記者:如果真的要引進許多企業,您希望引進哪些企業?
蔣萍:引進的企業必須環保,能切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就我個人而言,我就希望引進一些服裝企業,讓這些服裝企業在鄭州落地生根。
記者:您為什么希望引進服裝企業?
蔣萍:河南有一些很知名的服裝品牌,但以褲子品牌居多,如果引進服裝企業,我們就可以在家門口進貨了,也能直接了解到最時尚、最前沿的服裝流行趨勢。
現在去進一次衣服太耽誤事了,尤其是去廣東進貨,幾乎天天都得轉市場,最少得轉3遍。第一遍,先把所有的服裝市場都看看,了解當年的款式;第二遍,再轉就要有側重點,主要是看款式和質量,二者缺一不可;第三遍,選中款式向廠家訂貨。
廣東的批發市場很大的,一般轉一遍都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女裝可能每天都有新款,只要去進貨,哪一天不轉市場,就有可能落伍。
記者:這會不會影響您的服裝批發生意?
蔣萍:引進服裝企業當然會影響到我的生意,比如現在我做的職業女裝批發生意,其中有一半都是批發給了河南的各地市。服裝企業直接落戶鄭州的話,市地可能就直接從廠家進貨了,我的生意也可能損失了一半。但有利就有弊,我還省了不少運費呢。
記者:您希望中原經濟區給您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
蔣萍:中原經濟區如果真的建成,我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服裝批發商販從“三道販子”變成“二道販子”。
以前很多人是從市場的類似于代理商那兒訂貨,現在,我們也可以成“代理商”,把我們的貨物發給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到時候,西部和北部地區直接在我們這兒進貨就行了,省了不少費用,也節省時間。
記者:您眼中的中原經濟區是什么樣的?
蔣萍:在我看來,中原經濟區最主要是個經濟概念,在經濟方面,當然是要趕上廣東、深圳,但是,還必須有很多企業,尤其是國外知名的企業,甚至世界500強來落戶,到時候,鄭州甚至河南也是個大批發市場,全國各地的人都擁向河南。
記者:在生意方面,您還有哪些打算?
蔣萍:我現在做的都是職業女裝,但主要是以中低檔為主,價格也大多在300元左右,我想做價格在1000元左右的高檔女裝。
我想,當我們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白領人均收入達到每年5萬元以上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需求特征,就會重視精神文化品位。在白領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時候,就開始對進口商品、高檔商品與休閑服務產生消費興趣。
既然有這么多企業,肯定會造就很多白領,高檔女裝出路應該不錯。
【權威分析】
引狼入室鍛煉本土企業“野性”
“中原經濟區的建成,無論對河南服裝的產品發布,還是對周邊城市的輻射,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鄭州市婭麗達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普認為,中原經濟區的建成必將帶動物流、信息流和交通流的發展。
他說,鄭州服裝行業是從1995年以后才開始發展的,而真正有規模則是在2003年以后。為什么河南服裝會做起來?王普認為,這得益于鄭州提出的建設鄭州商貿城規劃。
“當時,鄭州提出這個規劃后,許多企業都開始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這為服裝企業提供了原始積累。”他認為,服裝行業能夠上一個新臺階,得益于河面龐大的消費市場、便捷的物流渠道。“現在火車站商圈中,有很多都是在批發銷售河南本土的服裝品牌,也有許多外地人來火車站商圈進貨。”
“中原經濟區的建成對河南的服裝業是件好事。”他說,比如在男褲方面,如果中原經濟區建成,原本大多在河南發展的男褲企業將沖出河南,走向省外。同樣,如果有一些服裝加工企業落戶河南,這對河南本土的服裝業既是沖擊,也是機遇,畢竟,南方的一些企業可能會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工藝,那時候,河南的女裝也會隨之開花。“本地有服裝企業,百姓買衣服肯定也會便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