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 請勿轉載
劇中人物:
盧東林:欒川縣協心村第一書記,皮膚黝黑、身材高大,工作嚴肅認真。
常三欣:村支書。
王歌(化名):大學畢業生,畢業后決定返鄉創業。
常石寶:協心村里的企業家,做玉器、石器生意致富后,返鄉創業,建起了靜水山居休閑度假村。
齊峰(化名):55歲,村里的貧困戶,他有三個女兒,全家靠自己一人在外打零工,生活困難,盧東林鼓勵他辦農家樂,他總擔心賠錢,不敢嘗試。
張靜(化名):齊峰媳婦,身體患重病,堅強質樸、勤勞能干。
齊華(化名):齊峰的大女兒,23歲,文化水平不高,通情達理,勤勞能干。在常石寶度假村做服務員。
齊樂樂(化名):齊峰的二女兒,19歲,高中畢業后,父親要求樂樂輟學打工,齊華堅決反對。
劇情梗概:
本文主線為協心村青年王歌返鄉創業及貧困戶齊峰一家脫貧的故事。副線為第一書記親情故事。
王歌是協心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后,決定返鄉創業、建設家鄉。第一書記盧東林對王歌積極指導幫持,家鄉創業能人常石寶也向他傳授經驗,他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在盧書記推薦下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建設協心村的中堅力量。
齊峰是村里的貧困戶,他有三個女兒,全家靠自己一人在外打零工,妻子張靜得了重病,生活困難,盧東林鼓勵他辦農家樂,他總擔心賠錢,不敢嘗試。起初對于盧書記的工作百般阻撓,最后被盧書記的真誠與耐心打動。在盧書記的幫持下,蓋起了農家樂賓館,生意蒸蒸日上。
齊華是齊峰的大女兒,是一位堅強剛毅的青年,稚嫩的肩膀撐起了家庭的重擔,因為家庭貧窮無奈只好輟學,因此文化水平不高,但內心充滿對知識的渴望,求思進取。齊峰認為讀書沒什么用,要求他的二女兒齊樂樂也輟學打工,齊華堅決反對向盧書記反映,盧書記說服齊峰,齊樂樂考上了大學。齊華也在盧書記鼓勵下上了夜大繼續求學。
第一場 日 外
[王歌坐在巴士上,望著窗外,眼神空洞迷茫、陷入深思。王歌提著包下車,站在村口,深吸了一口氣,四周看看。走進村子里。]
第二場 日 第一書記辦公室內
[盧東林坐在辦公桌前,正接聽電話,他戴著眼鏡,手邊是還未批復完的文件。]
盧東林女兒:(電話)爸,你這個月又不回家啊,我這好不容易放一次假,你再不回來,我有半年沒見到你了吧!
盧東林:(電話)哪有半年,你夸張了啊。
女兒:四個月,零五天,我這次回家見不到你,又得再過一兩個月才回家,可不半年,這次你必須回來!
[常三欣急急忙忙走進辦公室。]
盧東林:(電話)行了,我這要忙了,就這樣吧。
女兒:(電話)哎,我還沒說完呢!
盧東林:[掛斷電話]幾個銀行的負責人都來了嗎?
常三欣:剛到,都在下面呢。
盧東林:[站起身]好,建立金融信用村,對我們村是個大好事啊。咱們先領著幾位負責人去我們的游客中心看看,那里得安個POS機。通知下去,一會兒和各位負責人開個小會,把會議室準備好。
常三欣:好。
第三場 日 外
[盧東林、常三欣與各位負責人握手、交談,一起走向游客中心。路遇王歌走過。盧東林扭頭喊住王歌]
盧東林:王歌,回家來了啊。
王歌:[趕忙走到書記身邊]盧書記,您還記得我啊!
盧東林:你是王歌嘛,我咋能不記得你,你是我們村的高材生吶,你媽前幾天還跟我念叨你呢,說你剛大學畢業,怕你在省城工作吃苦。怎么樣,工作順心嗎?
王歌:盧書記,其實,一言難盡啊。
盧東林:那行,小王,你先快回家好好陪陪你媽媽。我這邊忙完了,一會再去你家,你把你的情況跟我仔細講講。
王歌:好。謝謝盧書記,您費心...
盧東林:行了,快回去吧。
[盧東林跟幾位負責人繼續向游客中心走去]
第四場 日 王歌家
盧東林:[走進王歌家]哎呀,徐大姐啊,兒子回來可開心吧。
徐大姐:盧書記,您來了,快快,屋里坐。[出門迎]聽王歌說,上午看見您了。
盧東林:可不是嘛,我看小王愁容滿面的,我這上午剛跟銀行幾個負責人開完會,下午就過來了。小王有什么困難嗎?
王歌:盧書記,是這樣的,也不算什么困難。就是有點迷茫,我不想在省城工作、給別人打工了。我想回咱們村子創業,自己干!我看現在咱們協心村在您的帶領下,旅游業是越來越紅火了。
盧東林:王歌呀,你這個想法其實挺好的。
徐大姐:[搶話]好什么好呀,盧書記,這孩子這么大了,凈讓我操心,他這回家之前,把省城的工作給辭了!您說那么好的工作,招呼不打一聲,就這么沖動地就辭了!
王歌:媽,我這不是沖動,我有這個想法已經好久了,我也已經打算了好久了。我每一次回咱們村子來,每一次都能發現咱們村子的新變化。咱們村是越來越現代化了。你看那周末、節假日的客流量,咱們協心的旅游業發展前景一片大好,我敢說。
盧東林:王歌,確實是。我們現在國家級的健身步道正在修建,自行車道建好了,游客中心也運營了,游客一波一波的來,農家樂的生意一家比一家火爆。這村里的山山水水都是自然的恩賜啊,這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所以你現在有自己干的規劃嗎?你想在哪方面創業呢?
王歌:我是有幾個想法。第一個是,我是想開農家樂賓館,想做高端養生民宿。第二個,我想承包咱們的立體生態產業園,還有山上的藥材種植基地,我想把咱們山上產的橡子還有天麻、茯苓這些藥材進行深加工,可以賣給周邊農家樂,也可以用互聯網加的思維,做成橡子涼粉、橡子食品線上銷售。
盧東林:很好,現在年輕人,思路開闊、思想與時俱進,協心村其實很需要你們年輕一代為建設出謀劃策。你這兩個想法都很好,只是實施起來,難度還是有的。你說想做高端養生民宿,這跟我們村的旅游定位是一致的。我們協心村的旅游定位是康養小鎮,品牌主打就是運動休閑、健康養生。
王歌:盧書記,我現在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沒多少資金。
盧東林:王歌你趕上了好時機,我們協心村正在建設金融信用村,群眾授信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呢。資金方面的問題,可以解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有好的項目和具體的實施辦法。做生意不比讀書學習,做生意要穩準狠,只有看準了有前途的投資項目,科學的去實施計劃,投出去的錢才不會打水漂。你剛畢業,一直不在村里生活,村里的情況你都不太熟,我先把咱們村的情況給你說說。
王歌:太好了,盧書記,我也有一肚子問題想問您。
[不知不覺,盧書記和王歌已經聊了三個小時,墻上的鐘表指針由三點指向了六點,太陽偏西。]
王歌:盧書記,跟您聊的這一下午,就兩個字,通透。我沒來之前那么迷茫、焦慮了。
盧東林:王歌,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多方考察,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多考慮考慮沒壞處。我建議你還是先要有一個五年到十年的規劃。規劃做好了,我可以幫你看看。你有我電話嗎,記下來,隨時都可以給我打電話。
王歌:是,我現在渾身充滿了斗志,但也得先冷靜下來。您電話,我當然有,我媽就記在她那個小本本上呢,我媽就愛說,有事就找盧書記,盧書記,我媽這兩年沒少麻煩你吧。
盧東林:那你知道你媽最操心的是什么嗎,就是你啊,你的學習、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天下父母心,當媽的就是這樣,我知道,你是個孝敬的孩子,知道疼你媽媽。投資這件事,我給你個建議,你去找常石寶聊聊,他做生意這么多年了,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做生意上的事,你要多問他,多向他取經。他現在的靜水山居發展的很不錯吶。
王歌:是,我這就給石寶叔打個電話。
徐大姐:飯做好了啊,咱們先吃飯吧,吃完再談啊。
盧東林:那你們吃飯吧,我走了。
徐大姐:不行,你不能走。你必須在這吃完飯再走,你這每天工作起來我知道,有上頓沒下頓的。有時候忙的還能忘了吃?!
盧東林:哈哈,我真得回去,回去自己做點就行,我今天的工作還沒做完呢。我那還有個文件沒處理完,得回去呀。?
王歌:媽,我也不在家吃了,我給石寶叔打了電話,他這會兒就有時間,讓我上他那吃,那我去了。
徐大姐:行,你們都走吧。唉。
第五場 日 外
[盧書記走在回去的路上,撥通了女兒的電話。]
盧東林:(電話)閨女啊,在干嘛呢?
女兒:在忙。忙的跟你說不了兩句就要掛電話。
盧東林:哈哈哈,你這是在生我的氣呢?我這不是一天事,才忙完喘口氣,就趕緊給你打電話了么。
女兒:你總這么說,我感覺你總這么累,你關心過自己身體嗎.......
盧東林:你批評的對,你批評的對......
[盧書記越走越遠,聲音漸弱]
第六場 夜 靜水山居
常石寶:哎呀,無事不登三寶殿呀,你小伙子今天找我,有啥子事啊。
王歌:石寶叔,你也算看著我長大的了。我現在想回家來創業,你可得多教教我。
常石寶:現在政策好,你們年輕人回來投資發展,優惠政策特別多。盧書記對咱們村,有個十年的規劃你看了嗎?
王歌:嗯,我看了,我還看到河南日報上對盧書記的報道,他很有能力,所以我對回鄉創業更加有信心了。而且今天下午盧書記跟我聊了一下午,我眼界開闊了許多。
常石寶:哦!盧書記已經跟你聊過了啊,盧書記對咱們村那可是下了真功夫了,一心全撲在咱們村,真干實事,你看這村里的變化,沒有他也就沒有今天的協心啊,沒有他,也沒有今天的常石寶、靜水山居,都沒有。行,咱們邊吃邊聊。[招呼服務員]上菜!上菜!
王歌:石寶叔,像我這么大的時候,你早出去闖蕩了吧。
常石寶:我是比你早出去混。那時候也沒啥經驗,就是生意人要講信譽,要有好手藝,才能吃得開。腦筋再活一點,生意就能做大。這樣,你這幾天就在我這里,跟著我學學怎么管事兒。
[齊華上菜]
王歌:齊華,是你?你在石寶叔這里工作啊。
齊華:嗯,王歌你不是在省城上班,咋有時間回來,放假了啊。[苦笑]
王歌:呵呵,不是...
齊華:行,那你們吃,那邊招呼我,我過去了啊。
王歌:石寶叔,齊華咋在你這干了啊,她不是在市里上夜大半工半讀么,在你這多久了?
常石寶:沒多久,就上上個月才來吧,齊華她媽媽,病情加重了,前兩天做了手術,下不了床了,她去不了遠的地方、書也不讀了,就在我這,兩班倒,能有時間給她媽做做飯啥的。
王歌:(表情凝重)這樣啊...
常石寶:行,你也別太擔心啊。叔知道你跟齊華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哎呀,村里誰不知道,你倆一對璧人。我看你一直不談朋友,是不是...
王歌:叔,你別瞎說行不行啊。(嚴肅)
常石寶:行行行,咱不說這個,喝酒喝酒,叔給你講講我這兩年經商的經驗。
王歌:叔,我不喝酒。
常石寶:啥?你一大小伙子你不喝酒?喝!今天叔先教你喝酒。
第七場 日 辦公室
[早上,常石寶走進書記辦公室]
盧東林:來了啊。
常石寶:盧書記,您這么早就叫我來,啥事啊。
盧東林:好你個常石寶,我叫人王歌去你那里學習取經,你倒好,把人家灌得醉醺醺的回不了家,你很有本事啊,我今天讓你這么早來,就是讓你來反省的。
常石寶:盧書記啊,我昨晚都跟徐麗說了,她兒子在我這,她放心好了。這年輕小娃子,喝個酒都不會,他能在商場上混起來么。
盧東林:人家王歌是個老實孩子,你好好教教人家真本事不行么。
常石寶:喝酒也是真本事的一種。王歌現在身上書生氣太重,太稚氣,給人一種不成熟的感覺。不成熟就不能被信任。他眼界格局是有了,但是膽子不夠大、心眼兒不夠活。盧書記,您放心吧,王歌有文化又踏實,他來咱協心村搞建設,我能不全力支持還擱這添亂?我有分寸。
盧東林:行。今天找你來還有個事。齊華現在是在你那打工吧。你平常跟她接觸稍多點,我想先從你這了解了解。她家現在是怎么個突發情況?張靜的病情惡化的有多嚴重?
常石寶:她家確實挺不容易的,盧書記您也知道,齊峰平常出去打散工掙得也不多,他家三個女兒,就老大齊華能掙錢了,張靜病花銷還大。前段時間張靜做了個手術,現在天天也下不了床。齊華這才不上夜大來我這打工,能方便照顧他媽。
盧東林:行,今天我還得去齊峰家一趟。
常石寶:咋了。
盧東林:他們家這樣僅靠齊峰那點工資和國家的貧困補助根本不夠。我幫齊峰他們家考察過了,他們家臨近村里主干道,辦農家樂的條件非常好。我幾次三番去說服老齊,老齊的老思想還是根深蒂固,寧愿守著不穩定的散錢,也不想蓋農家樂,怕擔風險也懶得折騰。這提不起心勁兒來,日子能過紅火嗎?
常石寶:老齊呀,老實是老實人,就是思想卻太死板。越窮越不想折騰,越不折騰就越窮。
盧東林:扶貧得先扶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行,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常石寶:什么魚我不知道,但是道理我懂。盧書記,我跟您一起去他家吧,讓齊華今天也別去上班了,回家一趟。齊華腦筋還是可以的,挺聰明又踏實勤快的一女孩兒。
盧東林:行。
第八場 日 齊峰家
[齊峰匆匆忙忙跑回家,鎖上門]
張靜:(在床上躺著,虛弱地)大白天,你鎖什么門啊。
齊峰:我剛才看見盧書記和常石寶,倆人往咱家方向走過來,準是又來勸我開農家樂賓館了。你可別出聲啊一會兒。
張靜:盧書記可真有耐心,一個月往咱家跑了有十多趟了吧。你這樣不好吧,盧書記給咱村又修路又通自來水的,還老照顧咱家,你別鎖!
齊峰:行了,你閉嘴吧。
[盧書記敲門,常石寶向屋里喊]
常石寶:不該沒人在家啊,張靜不會出去吧。
盧東林:(故意放大聲音)行,那咱們就坐在這門口,等著吧。
[齊華回家。]
齊華:盧書記,石寶叔,你們咋在門口坐著,進屋啊。
常石寶:你家這不沒人嘛。
齊華:[開門]不會啊。[一行人進屋]爸!
[齊峰從里屋出來]
齊峰:盧書記,常石寶,你們咋這么早就來了。我還在里屋睡著呢。[對齊華]你咋也回來了,你不上班?
盧東林:張靜啊,你身體好點了嗎?你這剛動完手術,飲食起居都要注意。
張靜:反正慢慢恢復吧,這兩天好點了。
盧書記:老齊,這兩天沒出去,沒活?
齊峰:沒有,我們這干苦力的越老越難接到活計了。
盧東林:是啊,你看你干這苦力還能干多久?現在咱們村的旅游業發展欣欣向榮,連年輕娃子都要回來創業。老齊,咱這眼界可不能這么淺。
[齊華拿來板凳,眾人坐]
齊峰:我沒開過這農家樂賓館,我做不好,肯定賠錢,我就只能做做苦力,盧書記,這個我真弄不來。
盧東林:我知道你擔心這個。咱村現在成立了鄉村旅游合作社,涉及的村民都拉攏進來,就是避免缺乏經驗、單打獨斗,不僅能規范發展,還能防止惡意競爭。這些我早都幫你們想過了。再說咱家地理位置好,離入村主干道近,客流量是可以保證的。
齊峰:我老伴生病,娃子又要上學,實在是沒有閑錢搞這個了。
盧東林:資金方面你也不用發愁。現在國家財政對農戶原有房屋設施改造有財政補貼:每戶3萬貼息貸款,你家又是貧困戶,貧困戶免息。另外,床位、外墻粉刷、房頂改造都有補貼。
常石寶:齊峰呀,咱村不是已經有幾戶跟你家情況差不多的,就劉麻他們家,蓋起農家樂,去年賓館剛開業,短短四五個月時間,就把幾萬塊的貸款還清了,還盈余了一些錢呢。何況你家地理位置比他家還好,我都弄不清你在擔心啥。
齊峰:這貸款可不是小事,我不就怕弄不好。本來家里都這樣了。再欠上一屁股債。
盧東林:這個月我們還會組織村民們到重渡溝、寨溝的旅游景點參觀培訓,你這次也來。齊華,你也跟著一塊來。你現在也算家里的中梁砥柱了,撐起了家里半邊天,你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不容易呀。堅強點,等家里過了這一陣的難關,夜大還是要繼續讀的。
齊華:盧書記,現在打緊的還不是我。是我妹妹。樂樂今年該高中畢業了,樂樂學習可好了,可我爸非不讓人家讀書了,硬要讓她回家來打工。我堅決不同意。
盧東林:老齊,你讓我說你什么好呢。再窮不能窮教育,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我們不能把孩子的一輩子給耽誤了。
齊峰:女孩子家遲早也是要嫁人的,再讀多少書也沒啥大用處。我聽說那王歌,大學生吧,照樣不還是回村里來了。
齊華:那不一樣爸,人家王歌是帶著先進的思想回來創業干大事的,那起點就不一樣。我不管多苦多難都要供妹妹讀書,不能讓她們像我一樣。
盧東林:樂樂上學我會再幫她想想辦法,你現在就告訴樂樂讓她好好準備高考,不要有后顧之憂。現在國家都有助學貸款、助學金,她不能放棄學業。[從公文袋里掏出信封]
這是來的路上,我跟石寶我們倆合計著給咱家的一點心意,你們家確實很難,我跟石寶想力所能及的給你們做點事情。
齊華:[站起來]盧書記,石寶叔,這錢我們家不能要。你這些年自掏腰包已經給協心村捐了很多錢了。還有石寶叔,特別照顧我。我們家真不能要。
盧東林:齊華,到這個節骨眼上,你媽媽的病要緊,先趕快拿著這錢把你媽的身體調養好,她現在正虛弱,用藥、吃飯、起居,都不能省錢不能湊合。再有給妹妹也加點營養。
齊華:那這錢算我借您和石寶叔的,我將來一定還!
常石寶:行了孩子,你能這樣想,叔更開心了。齊華是個讓人放心的好孩子,有啥需要給叔說啊。
[王歌走進齊峰家,手里拎著禮]
王歌:大娘,我來看您啦!哎,盧書記石寶叔,你們都在呢。
常石寶:[笑]你小子跑的倒挺快啊,昨天...
王歌:石寶叔您就別取笑我了成不。大娘,咋回事啊,這一次咋這么嚇人。您身體還好吧?
[王歌坐在張靜床邊拉家常。說完話,走到盧書記身邊坐下]
王歌:盧書記,我想先發展互聯網銷售,把咱們村的農副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售出去。然后再把我們家的賓館給蓋起來。我聽說您組織大家到景區考察學習,我也想去。另外我想和我旅行社的幾個朋友碰個頭,在咱們村舉辦旅游文化活動。我一會回去就把我的想法和詳細規劃寫出來,發到您郵箱里。
盧東林:行!年輕人效率高,干啥事都有勁頭,我很愿意跟你們這些年輕人一起奮斗啊,覺得自己也年輕啦。那我跟石寶,就不坐了,我們走了。
[眾人送]
王歌:齊華,我不知道你們家發生了這么大變故。你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千萬別跟我客氣啊。我一直在外面,跟村子里咱們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都疏遠了。我現在要返鄉創業,免不了還要多找你幫忙呢!
齊華:幫忙你盡管吱聲,能幫的我一定幫。但是錢你拿走,你以為你偷塞在我媽手里我就看不見了?
王歌:我那是給大娘看病的錢,又不是給你的。我就知道你會這樣,從小你就這樣,死要面子活受罪。你別跟我這么見外行不行啊。
齊華:那也算我借你的。
第九場 日 王歌家
[王歌走回家中,發現母親正在幫他疊衣服,并且放進行李袋中。]
王歌:媽,你這是干嘛?
徐麗:我給你收拾行李,你趕緊回省城去。
王歌:媽,你說的這是什么話呀,我回省城干什么?
徐麗:[急切的]我昨天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一直再想你回來創業這個事,我跟你爸一致認為,你還是回去,你聽媽的話,啊,回去跟領導好好說說,就說你一時糊涂......[拉住王歌的手]
王歌:媽,你怎么就不相信我、不相信咱們村呢?
徐麗:不是媽不相信你,你看看,現在但凡有點出息的年輕人,都在省城工作了,只有你,往這山溝溝里跑。你在這能混出個什么名堂?
王歌:媽,你這老觀念可得改改。等我有出息了,照樣可以享受省城的教育、醫療各方面條件的。我知道你擔心啥,你不就怕我創業失敗么。你就暫且把心放到肚子里,讓我試一試。
徐麗:媽就你這一個兒子,含辛茹苦把你培養成大學生,你在省城工作,能在省城安家落戶,媽臉上可有面兒了,你知道背地里趙大娘怎么說么,說你是被人家開了,混不下去了只好灰頭土臉回來,我說才不是!我兒子那是......
王歌:誒呀,媽,你跟她們急什么,她們就那點眼界。行了媽,不氣了啊。
[王歌在心里暗暗地說,我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給你們看看。]
第十場 日 辦公室
[齊樂樂哭著跑到第一書記辦公室]
盧東林:哎,樂樂,你怎么來了,誒喲,怎么了?
齊樂樂:盧叔叔,我爸把我的書燒了,不讓我上學了!
盧東林:你別哭,你別急,他沒有這個權利。[和樂樂一起,大步走向樂樂家]
第十一場 日 齊峰家
[盧東林跑進齊峰家,拿起門口的木桶,在河邊舀了一桶水,潑到了正燃燒著的書籍上。]
盧東林:齊峰,你這是干嘛!
齊峰:行了,我女兒的事,我們家的事,不用你管!
盧東林:這是你的女兒,但你沒有權利阻礙她學習,更沒有權利決定她的人生。樂樂的助學貸款我已經在幫她申請了,如果誰阻礙樂樂上學,法律會制裁他。齊峰,要不我們就法庭上見?
第十二場 日 村支部大院
[早。徐麗偷偷地把兩袋東西放在村支部辦公室門口。轉身離開。盧東林從辦公室出來,正巧看到這一幕。]
盧東林:徐大姐,我說是誰呢,老往我辦公室門口放吃的。原來是你啊。這又是什么啊?
徐大姐:誒呦,嚇我一跳。就是點土雞蛋和我剛摘的蔬菜、桃子。我這可是“初犯”,之前的別賴我,可不是我放的。
盧東林:哈哈。您還是提回去吧,我一個人也吃不了這么多啊。提回去,提回去啊。
徐大姐:早知道我就來早點,我想著你不會起這么早,我老伴兒說,夜里兩點村支部還是燈火通明的呢。
盧東林:是,這兩天不是精準扶貧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呢,大家都在加班。大家都很辛苦。
徐大姐:你這手腕還貼著膏藥呢。
[常三欣走過來。]
常三欣:盧書記不光這手腕上貼了膏藥。三天兩頭往衛生室跑,這頸椎腰椎,都貼著膏藥呢。主要是這兩幾工作強度太大。
盧東林:是,這一段同志們都很辛苦,工作都特別不易。?但再怎么艱苦,都要克服。工作還是要認真的完成。
常三欣:盧書記,您這衣服是不是該換了。您這衣服上,還有土呢。是昨天在桃園蹭的土吧。
盧東林:誒呦,我都沒注意。
常三欣:村里給您裝個曬水桶、熱水器,您也不要。你說這大熱天的,連洗個澡都沒法解決。
盧東林:不要麻煩,我不是個講究的人...其實我是懶,你們真不要給我弄。
徐大姐:盧書記,你這曬得黝黑黝黑的,又一口流利的欒川話,要不說你是省城來的領導,外人一看還真以為你是我們欒川的村民呢。
盧東林:我就是咱欒川的村民吶。不管以后我在哪,我都牽掛著咱協心村,這是一輩子的。
[盧東林電話響,接聽電話。]
盧東林:(電話)什么?咱爸住院了?嚴重嗎?
盧東林妻子:(電話)爸說別讓我告訴你,怕影響你工作,但我覺得還是得知會你一聲。
盧東林:(電話)你把爸現在情況跟我仔細講講。
[盧東林走到一旁和妻子通話。掛斷電話,臉色凝重。]
常三欣:盧書記,情況嚴重嗎?
盧東林:[局促不安、驚慌失措、喃喃自語]開張假條、開張假條...
第十三場 夜 涼亭
[盧東林坐在涼亭里抽煙。常三欣拿著兩瓶酒走過來,在書記身邊坐下。]
常三欣:您父親剛做完手術,您不多陪他兩天,就趕回來了?他怎么樣?
盧東林:手術非常成功。我爸他還趕著我走,讓我回來。
常三欣:我都沒見過您那么驚慌失措的樣子。平常村里不管大工程、小項目,我看著您在那里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心里是很佩服的。我都不知道您還有那么脆弱無助的時候。
盧東林:那一刻我真的害怕。腿軟。那是我爸,他命垂一線,我說什么都得回去。
[兩人喝酒]
常三欣:盧書記,協心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凝結著您的心血。從您剛來的時候,滿眼荒蕪,基礎設施都不完善,到今天旅游勝地,您奉獻了太多,協心人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盧東林:不說了。在其位、謀其職,要對得起你拿的工資。我來到協心,就是為了要讓這窮山溝舊貌換新顏!我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的厚望。可是我最對不起的,是我的家人、朋友。這兩年我對他們的關心、陪伴太少太少。家里一直是我媳婦一個人操持著,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大大小小的該她做、該我做的事她都做了。我心里既感激敬佩,又心疼她呀!...算了,說點開心的吧,我看齊峰家的農家樂蓋起來了啊,齊峰也是干勁十足啊。
常三欣:是啊,自打上次跟大家去重渡溝參觀學習之后,齊峰思想有了大的轉變。要我說,這人就得多學習,多出去長長見識。回來之后就張羅著翻蓋房子。您幫他申請的貼息貸款和蓋房補貼一到,就把舊房子給拆了。
盧東林:哈哈,明天我去齊峰家看看。另外,明天中鐵投資的負責人也要來。咱們一塊帶他們看看桃園項目。咱們金融信用村,市縣也給我們批復了,七月底就給我們掛牌,全省還要在咱村開現場會。對了,我還想去王歌的倉庫看看,王歌的網店發展的很不錯啊,我看他那倉庫往外發貨,一車一車的。
常三欣:王歌忙,他爸媽也沒閑著,老王和徐大姐在家張羅著蓋農家樂,正畫圖紙呢。聽說設計師還是王歌從香港請過來的呢。
盧東林:王歌跟我說了,這挺好的。他還帶過來幾個旅行社的項目,也都挺不錯。常石寶的靜水山居,七月要辦建業球迷大會,這幾天石寶也是忙得團團轉。咱們村下個月呀,大事還真挺多的,你們又有的忙咯。
常三欣:忙的開心呀!
[月朗星稀,盧東林望著遠山,手里的煙頭忽明忽暗。]
第十四場 日 王歌倉庫
盧東林:行,王歌,我看你這倉庫存貨可不少啊。你這淘寶店每天能走多少單生意?
王歌:每天走個幾十單是沒問題的。而且現在城里人越來越喜歡我們的這些土特產,這些綠色農機食品,而且買咱們產品送禮的人也增多了,超60%的顧客都要我們提供卡片寄送服務。所以我想,下一步把咱們土特產的包裝再設計一下,讓它更精美一點。
盧東林:我看你的采摘觀光桃園里,城里人也不少啊。
王歌:是,那天一下來了十幾家,我都怕我這院子里桃子不夠摘。
盧東林:[笑]那不會,你的桃園那么大,夠摘!另外,鄭州有幾家水果批發市場,想要在他們市場里上咱們協心的桃子,你跟村里承包桃園的幾家碰碰頭,計算一下每斤進價、運費,回頭給我個數字。
王歌:行,我盡快給您數據。
盧東林:王歌,你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又積極投身于咱們村的建設,給村里做出了貢獻。我現在鄭重的問你,你想入黨嗎?
王歌:盧書記,我可以入黨嗎?我愿意!
盧東林:現在咱們村黨員隊伍老化,需要發展一批新的黨員,你很優秀,我愿意推薦你。
第十五場 日 村子里
[盧東林走訪村子里的貧困戶,走到了齊峰家門口。]
齊樂樂:盧叔叔,我正要去找你呢,我考上大學了!
盧東林:好啊,樂樂,真棒。你是咱協心的驕傲。
齊樂樂:我去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您看![歡快地跑回屋里]
齊峰:盧書記,我們家農家樂生意這一段是挺不錯,掙了些錢,但我們家地理位置這么好,怎么還沒王歌他們家接待的游客多。
盧東林:是,你也發現了,這也是我今天來想跟你說的。老齊,咱家為啥留不住客呀,還不是因為裝修、服務沒有搞上去。[來到院子里]你這一片是不是可以再裝修一下,弄個柵欄什么的。還有,飯菜一定要有特色,張靜現在身體恢復的挺好,村子里的廚師培訓班,她可得去呀。
齊峰:那裝修又得花錢,要不別麻煩了吧。
盧東林:我給你算筆賬,你這裝修一下幾千塊錢,光暑假兩個月旺季都管給你掙回本。為啥有的人寧愿遠也住王歌他們家,你要知道,現在城里人,對于生活質量要求可高了,來咱們村,就是來享受、養生的。所以對咱們自己賓館,要高要求,不能湊合。
齊樂樂:[跑過來,把通知書遞給盧東林]盧叔叔,你看!
盧東林:[接過,笑]好,齊峰,你有福氣啊,三個女兒都爭氣。齊華繼續讀夜大,周末回來嗎?
張靜:回來,每周都回來。王歌每周五開車接她回來,周一再送她去市里呢!
盧東林:[笑]是嘛,那挺好。
張靜:盧書記,我看王歌這孩子,挺不錯的哈……
齊峰:[不耐煩]行了行了,好什么好,你一個婦道人家,你知道什么!?[對 盧書記,低下頭,誠懇地]盧書記...您是我們家的恩人啊。之前我還老誤解您,給您工作制造麻煩...
盧東林:哎呀,老齊呀,我不怕麻煩,就怕太閑。[向樂樂]樂樂啊,上了大學也不要松懈學習、不要滿足,在外面上學要照顧好自己。
齊樂樂:盧叔叔您放心。
盧東林:那行,我還有幾家貧困戶要跑,我走了。
[齊峰望著盧東林離開的背影,百感交集。]
齊峰:[大喊]盧書記,謝謝您!
[盧東林回過頭來,笑了,朝齊峰擺擺手,示意他回去。又堅定地走在了去往下一家貧困戶的路上。]
完
編劇: 崔萱(河南大學)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駐濮陽縣郎中鄉馬白邱村第一書記劉江
河南省編辦駐鞏義市南嶺新村第一書記王嵩
第一書記 邀您來看看 河南廣電全媒體走進三門峽?盧氏篇
許昌市疾控中心駐禹州市順店鎮杜村第一書記程淑麗,蹲點采風人:河南大學鄭姍姍。
共青團省委駐西華縣遲營鄉孫莊村第一書記秦倩 蹲點采風人:河南大學張晴
共青團省委駐西華縣遲營鄉孫莊村第一書記秦倩 蹲點采風人:河南大學張晴
省政府研究室駐欒川縣陶灣鎮協心村第一書記盧東林,蹲點采風人河南大學崔萱。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離不開第一書記這支先鋒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政治素質過硬,品行服眾,清廉有為的“第一書記”們,才形成了一名“第一書記”就是一個貧困村的鎖,經他方能開啟該村的致富之門。
實干苦干、巧干樂干、敢干真干,“第一書記”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帶領廣大貧困群眾走出貧窮泥沼,走進幸福樂園,走向美好明天,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戰場,沖鋒陷陣,切實發揮“殺手锏”的作用。
近日,河南廣播電視臺啟動“脫貧攻堅記者蹲點”采訪活動,集合全媒體平臺優勢,派出26路記者深入全省26個貧困村進行蹲點采訪,共同關心助力河南脫貧攻堅的大好局面。我們和駐村“第一書記”在一起,和貧困村老鄉在一起,傾聽、記錄并分享老鄉們脫貧攻堅的汗水和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