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匠心 出彩中原]②鄭州公交首席修理技師孟坤:從“小鐵錘”到“自動化” 他用雙手見證了鄭州的發展與進步
40年來,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改變了中國,影響并惠及了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以初心勾線,以匠心施彩,為全國人民描繪出新時代幸福民生大畫卷。
2016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引起國人的強烈認同和思考。
“青燈黃卷苦讀,熱血摯情堅韌”,匠心,成為專業主義和極致追求的中國式表達。工匠精神的內核在于匠心,匠心的骨髓在于精心營造、恪守執著。對于匠心的堅守,是古老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們原本就溫柔敦厚的底蘊。
長久以來,中原大地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厚重文化,涌現出無數匠心企業和人物,對專業主義的堅持,對匠人精神的執著,一直就是河南人的立業之本。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映象網通過記錄四十年中,四十個不同職業的普通人物,特別推出《致敬匠心 出彩中原》系列報道,用筆尖和鏡頭講述他們的砥礪深耕,默默付出。
記者 燕子丹 文/圖
從轟隆作響、夏天熱的讓人窒息的老式公交車,到如今裝有空調、安靜寬敞的新能源車,公交車不僅作為大眾出行的便利交通工具,還承載了許多人的回憶。而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第二修理公司經開區車間首席修理技師孟坤就見證了近30年來車與人的變化。
孟師傅帶著徒弟們在一輛等待維修的公交車后討論
從簡單到復雜 他付出了許多努力
炎炎夏日,鄭州悶熱的天氣讓人喘不過氣來。記者到達修理車間時,孟師傅正帶著徒弟們在一輛等待維修的公交車后討論著。
“新人對很多活兒還不熟悉,我比他們有經驗,就帶帶他們,畢竟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啥都會。”孟坤抹了一把頭上的汗笑著說道。
1996年,孟坤作為一名修理工進入了鄭州公交公司,當時的公交車都是老式公交車。本著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他勤學好問、潛心研究,不到幾年功夫就成為了數一數二的修理好手,練就了車、鉗、刨、洗、電氣焊、底盤、發動機等技術全面,樣樣精通的一身本事。
而在夯實自己技術基礎的同時,孟坤還不忘自主學習,先后掌握了無線電基礎、計算機軟件硬件、電磁物理等相關知識,還喜歡自己動手進行設備設施技術改造。在從事汽車維修 的二十余年里,孟坤將所學的知識和公交維修實際結合起來,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孟坤特色”的修理模式。
鄭州公交首席修理技師孟坤
從6輛到5745輛 孟坤與公交車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城市發展
“聽老前輩們說,1954年公交公司正式運營時只有17名職工,6部運營車輛,3條線路,到現在有這么多車,這么多線路,作為切身感受和目睹了鄭州城市的發展與成長的一員,我感到很自豪。”孟坤說。
據介紹,從五十年代到今天,鄭州公交從公共汽車開通、無軌電車運行到汽電合并,走過了一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艱苦創業、不斷發展的光輝歷程。其間,由開業時的17名職工,6部運營車輛,3條線路,發展到今天擁有13000多名員工,各種運營車輛5745臺,公交線路277條,線路總長度4147.55公里,日均運營里程77萬公里,運送乘客280萬人次,基本實現“有路就有公交車”,確立了以火車站為中心點、縱橫環線交叉的網狀線路網絡,形成了市場完整、管理統一、協調發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
鄭州公交首席修理技師孟坤
打破技術壟斷 用幾十塊的小電容省下了60多萬元
從九十年代500多輛東風和解放牌的全機械車和通道車、再到2005年左右空調車上線,再到2010年采用上百萬元的混合動力車型和2015年的純電動車,孟坤遇到的技術難題也日漸增加。
隨著老舊車型逐漸被淘汰,作為技術大拿,孟坤并沒有固步自封。2011年公司的兩臺高壓噴油泵校驗臺接連出現故障,致使整個公交公司噴油泵效驗工作停滯,售后人員維修僅上門服務費就要每臺3000元,所需更換的電腦板和工時費按實際情況另外計算。孟坤應邀到現場查看,依他豐富的電腦硬件知識判斷是電腦板電控信號轉換故障,他買了幾個小電容修復了電腦板。修理費用只花了幾十元,為公司節省2萬元的設備修理費用,累計節約油泵外修費用成本60萬余元。
2016年鄭州公交新能源車輛總數已達4000余臺,第一期混合動力高壓系統已過三包期,而廠家對維修技術保密,形成技術壟斷。作為國內新能源車輛使用先行者,鄭州公交想對這一項目進行自主維修。公司選定孟坤為第一人選進行維修課題研發。
研發正值夏季最熱的6月,車內封閉的高壓倉內空間狹小溫度高達40多度,進去難以轉身且半分鐘就汗流浹背。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都是美國、德國、日本的原裝配件,裝配的螺栓上灌滿膠水不允許拆卸。
孟坤非要打破這個魔咒,經過不斷反復的拆裝、試驗與測量數據,并將正常車輛和故障車輛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確定故障源為控制模塊IGBT燒蝕故障。終于,在6月21日,第一臺修復的控制柜裝車試運營,孟坤技術團隊又連續成功修ZK6125CHEVNG1發電機控制柜1臺、主電機控制器1臺、ZK6140CHEVNG1主電機控制器1臺,成為總公司首例成功修復混合動力控制柜的技術團隊。
孟坤為人低調謙虛,從來沒有“同行是冤家”的念頭,卻一直秉承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不斷學習。不管是宇通的技術人員還是單位的維修同行都喜歡和他打交道,一起解決技術難題。在和廠家的交流中,針對電子產品怕高溫的特性,他找出譯力電子風扇控制線路的設計缺陷及時上報廠家整改,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
鄭州公交首席修理技師孟坤
技術創新革新彰顯工作實力
在日常工作中,孟坤善于動腦勤于動手,癡迷于技術改進中。發給他的技術獎金大多被他用來購置各種儀表工具再用于工作中。結合生產實際配合團隊自制出一大批技術革新設備設施,為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升維修技能提供便利條件。
最值得為人稱道的是孟坤獨立自主研制的“混合動力高壓系統放電柜”,獲得總公司技術革新三等獎,填補了總公司修理部門在混動系統自主研發維修設備的空白。當時公司剛接觸超級電容的維修,電容電量充滿時有380V,軟件放電不安全,會有擊傷人的危險。
他利用自己的電學知識精密計算后,從互聯網上買了三根放電電阻和幾個小風扇、繼電器,自制了一臺放電柜。這臺放電柜體積小重量輕、便攜式的設計可隨車攜帶,僅用20-30分鐘就能放完16個超級電容中的電量,避免了在混合動力系統380V高壓環境下帶電作業的安全隱患。
從用小鐵錘修理老舊車型到對新車型軟硬件精通,孟坤并沒有滿足于目前所獲得的榮譽。改革開放以來,正是這些大國工匠對工作孜孜不倦地追求,才有了今天各行各業日新月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