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周炳耀家后面的莊里溪。9月15日,周炳耀清理涵洞淤塞物時,從橋上落水。A16-A17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唐愛琳
莊里村兩委開會時的照片,圖中穿迷彩服者是周炳耀。這是他為數不多的工作照之一。
周炳耀年輕時到故宮游覽。
抗擊“莫蘭蒂”臺風時落水殉職;生前曾個人貸款為村里修路;在福建任村支書7年,村人均收入翻兩番
劉長務從沒有見過這么隆重的葬禮。
9月19日,古田縣殯儀館,花圈排滿了三面墻,前來悼念的村民排到了殯儀館外。
“其他同日出殯的死者家屬問,這是多大的官,怎么來那么多人?”
當天是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村支書周炳耀的葬禮。9月15日中秋節,在抗擊第14號強臺風“莫蘭蒂”的過程中,為避免村民受到洪水威脅,周炳耀在清理涵洞淤塞物時不幸落水,終年45歲。
殯儀館里擺放著他有些青腫的遺體,墻上掛著一幅他生前的證件照:面容消瘦,習慣性地露著牙齒淺笑。
根據當地習俗,大家往往忌諱參加未滿50歲者的喪禮,認為這會讓自己倒霉。而這場追悼會的消息在村里很快傳播開來,村民早早醒來以免擠不上車。劉長務統計過,9月19日這天,前去悼念的村民坐滿了3輛公交車和13輛私家車。
不少人特地從外地趕回來。悼詞念及“為了村民因公犧牲”時,村主任劉長務清晰地聽到了殯儀館外村民的哭聲。
“全能老爸”
9月14日清晨5點,周炳耀就起床了。
因為前一天接到電話通知,要去鄉里開防范臺風的視頻會議,這天他沒有外出打工。第14號強臺風“莫蘭蒂”即將登陸福建,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的最強臺風。
這幾乎算是周炳耀難得的不用外出的時間。他打開便攜小音箱,一邊聽歌一邊打掃房間、照顧小孫女。
周炳耀喜歡聽80年代的老歌,老房子的墻壁上貼著林志穎、小虎隊的海報,一臺老式收錄機里還放著一盤寫有《渴望》、《好人一生平安》、《奉獻》等歌曲的磁帶,收錄機旁是他用鞋盒子自制的音響。
在那個年代,許多村民都能聽到從周家窗口傳出的音樂聲。
在村民和妻子劉冬菊眼中,周炳耀很時髦:除了喜歡聽歌,他愛穿襯衣毛衣兩件套,去開會時總是穿西裝。
即使到現在,他也是村子里少數會用淘寶的人。工作后,兒子周銘燦給他買了一臺電腦,周炳耀學會了淘寶,在上面買了便攜小音箱、手寫板、行車記錄儀,以及給小孫女的爬行墊。
26年前,周炳耀和劉冬菊經人介紹相識,兩個人婚后住在土墻木質結構的老房子里,有了兩個孩子。因為兩個孩子都“命里缺火”,兒子取名“銘燦”,女兒取名“巧爛”。
在子女眼里,周炳耀是個“全能老爸”。
因為妻子身體不好,他幾乎承擔了家里所有家務和農活,女兒手機里至今還存有父親在廚房洗碗的視頻。
周炳耀是全村最早做香菇種植的人之一。村里流傳著他種菇從來沒虧本過,單位產量是他人兩倍的說法。
香菇種植是一件勞力費心的事情,一個菇棚里有12排架子,擺滿菇筒,農歷四五月時種進去菌種,經過4個多月培植,九月是即將要長出香菇的季節。周炳耀常常在菇棚里一待就是一夜,帶著小音箱一邊聽歌,一邊在菇筒的薄膜上劃出一個個小口子,好讓香菇長出來。
周炳耀從未讓家人操心過這些事情,去世后,兒子至今也不知道家里共有幾個菇棚。
除了農活,周炳耀常在村子附近打工,最常做的活就是做屋頂的彩鋼瓦,一出去就是一天。
他“手很巧”,村里人有任何水電、木工、磚瓦方面的問題,周炳耀幾乎都可以幫忙解決。
閩ANK008
9月14日上午10點半,周炳耀開車載著村主任劉長務去鄉里開有關防臺的視頻會議。
劉長務對這輛車非常熟悉,這是一輛二手黑色比亞迪汽車,周炳耀在2011年花了約二萬八千元購置,是村里最早出現的小轎車,也是他們外出開會的唯一交通工具,甚至是全村人的“公車”。
去附近鄉鎮的路上遇到熟悉的村民,周炳耀會打開車窗問“我們去古田,有沒有人去”;每次去鄉里,他總會接送同村上學的孩子。
村民們習慣稱這輛車牌為閩ANK008的小轎車為“公交車”,很多人都記得車牌號。
2014年,村民張巧明5個月大的女兒因肺炎發燒,在女兒生病的兩個月里,需要用車去醫院時,張巧明都是給周炳耀打電話。周最遠曾將張巧明的女兒送到了福州市的醫院。
張巧明女兒發燒到42度那次,周炳耀接到電話已是凌晨三點。匆忙中,張巧明忘記帶錢,周炳耀先墊付了幾千塊藥費,等辦完手續,天已亮了。
張巧明原本打算至少給些油錢,但周炳耀堅決不要,她只好送去兩斤雞蛋。
9月14日,由于設備調試的問題,這場關于應對今年第14號強臺風“莫蘭蒂”的會議一直開到了下午1點多。
視頻會議上,縣領導強調這次臺風比以往雨量更大,要注意危房和低洼地帶,以及破舊房子的安全問題。鄉里也給周炳耀和劉長務布置了應對臺風的工作:巡查菇棚,轉移群眾,加強值班。
回程的路上,周炳耀與劉長務商量,由于這次臺風“風不大雨量大”,回到村子先巡查一下村里的三處高危地段:危房、土房子以及滑坡路段,并在危險地帶附近放置寫有“危險”的警示牌。
同行的鄉人大主席李揚盛記得,一貫笑呵呵的周炳耀,那天表情嚴肅,對危房、土房子和滑坡路段附近的居民一遍遍告知:“臺風明天就要來了,要多注意觀察,風大的話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晚飯前,周炳耀和村干部再次分頭挨家挨戶通知臺風今夜要來的消息。
張巧明遇到了周炳耀,前者想打個招呼,周炳耀沒有寒暄,“自己注意,不要住土房子,不要去菇棚。”
中央、省、市委和中宣部、省委宣傳部十分重視做好在“莫蘭蒂”臺風中因公殉職的莊里村支部書記周炳耀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工作。另悉,中央主要媒體刊播后,省主要媒體將及時推出自行采寫的報道,必將使周炳耀事跡進一步擴大影響。
2009年,周炳耀當選卓洋鄉莊里村支部書記時,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窮村。
另一次,村民張嫩先的妻子劉瑞華膽結石發作,到卓洋衛生院檢查,醫生卻說,衛生院設備條件不夠,無法治療,得去古田縣醫院。2012年,看村民劉長東做生意不善導致家境困難,周炳耀湊了3萬元借給他當啟動資金,并幫他建起菇棚;
2009年,周炳耀當選卓洋鄉莊里村支部書記時,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窮村。2009年,周炳耀當選卓洋鄉莊里村支部書記時,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窮村。
2016年9月15日,福建寧德市莊里村村支書周炳耀為在臺風中保護村民生命財產而犧牲,年僅45歲,而這天正是中秋節。
家人整理遺物時發現,周炳耀體檢報告寫明他長期患有腰傷,而家中錢包僅剩29.5元……6時左右,周炳耀與村長劉長務、村支委張華忠等人沿著村老年人活動中心門前的河道巡查災情點。
在防抗臺風過程中,46歲的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黨支部書記周炳耀,在清理涵洞淤塞物、以避免群眾受災時,不幸落水殉職。當天,寧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勝泉受廖小軍委托,前往卓洋鄉看望慰問了周炳耀家屬;古田縣委書記鐘昌華隨后也前往看望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