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他在鮮紅的黨旗前莊嚴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
13年后,在一個超強臺風瘋狂肆虐、威脅人民群眾安危的日子,他用生命當初的承諾!
他,就是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支部書記。
“要不是他及時把涵洞疏通,水勢繼續往上漲,下游的房子和里面的人就危險了”
15日凌晨,臺風“莫蘭蒂”登陸廈門,這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的最強臺風。
強風,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我省多地氣象、水文記錄被打破。從14日20時到15日7時,卓洋鄉累計降水量達127毫米。
15日天剛蒙蒙亮,頂著如注的暴雨,莊里村支部書記周炳耀提前來到老人活動中心。按照14日晚制定的防臺風部署會預案,他和村干部要對全村再次開展巡查,排除隱患點。
狂風裹挾著暴雨,打得人眼睛生疼。周炳耀發現老人活動中心路邊菇棚損壞,竹子、菇筒等堆積物散落下來,堵住小橋的涵洞,導致水流受阻、水位暴漲。
莊里村地勢低,部分臨河邊的房子已被淹了近1米深。周炳耀奮力疏通第一個橋洞,又蹚著水流去疏通第二個橋洞。河水上漲速度太快,若不盡快疏通被堵的涵洞,后果不堪設想!
周炳耀雙手緊緊抓著堵塞在橋洞的竹竿一頭,使勁拖拽,在用力拔出竹竿時,瞬間疏通的橋洞形成的急速水流將周炳耀連人帶竹拖入橋下,湍急的水流眨眼間就將他吞噬。
9月16日,周炳耀犧牲的第二天,記者來到莊里村。
當天和周炳耀一起巡邏的村支委張華忠,站在支部書記犧牲的石板橋上,悲痛不已。“我們巡邏分開才一兩分鐘,周書記就這么沒了!”
石板橋下游,是一片塌方的河岸。“你看,要不是周書記及時把涵洞疏通,水勢繼續往上漲,下游的房子和里面的人就危險了。”他指著不遠處一座低矮的木屋,屋子地基的一角已被掏空,墻腳懸掛在岸邊。
村主任劉長務告訴記者,周炳耀連任三屆村書記,在村民中口碑很好、滿意度很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心里想的全是群眾,他是我們的英雄。”
“他是村兩委中最窮的一個,但為了村里發展,他也是最慷慨的一個”
2003年,周炳耀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起,他擔任莊里村村支書,至今連續當選三屆。入黨13年,周炳耀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今年45歲的周炳耀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周新柜曾長期擔任村干部。妻子劉冬菊體弱多病,腦垂體失調癥影響正常勞作,但她始終支持丈夫工作。兒子周銘燦去年剛剛生下可愛的女兒,但由于家庭并不寬裕,他和愛人雖已領證,但還沒舉辦傳統婚禮。女兒周巧蘭已出嫁,現在海南務工。
在父親的遺物里,周巧爛發現錢包里僅剩下29.5元,而病床上的母親身上只有200元。
在莊里村,周炳耀當了三屆村支部書記。“真難為他了,修自來水、村莊道路硬化、自然村機耕路改造,都是炳耀帶頭墊資,村里有下撥資金時才能還上。”前任支部書記周寧德說。
2014年,為了方便群眾生產生活,莊里村急需硬化水泥路,卻籌集不出更多的項目款。情急之下,周炳耀把家里準備用于兒子舉辦婚禮的幾萬元積蓄,無償借給村里。
2015年,為了讓村里70多位老人有個娛樂休閑的地方,周炳耀帶頭墊資,村兩委共同墊資17萬元買下一棟閑置的房子,改造成老人活動中心。由于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大家墊資的錢至今無法歸還。
“他是村兩委中最窮的一個,但為了村里發展,他也是最慷慨的一個。”劉長務說,村里現在還欠周書記3萬元錢,“前兩天,信用社的信貸員來,我才知道,周書記外面還欠著6萬元貸款。”
去年冬天,村里遭遇特大寒潮,水管、水表大多凍裂了。周炳耀會水電工技術,花了整整一天,挨家挨戶檢查,把凍壞的水管、水表全部換好、修好。
村民們提出不要工錢就罷了,好歹得收材料費。周炳耀卻說:“用的都是廢棄的邊角料,不值錢。”其實,這些水管、水表都是他自己花錢買的。
“他是大伙最貼心的人,無論誰家有急事難事,他都第一時間上門幫忙解決”
莊里村124戶414人。全村男女老少都會背周炳耀家那輛二手“比亞迪”車牌號:閩ANK008。
周炳耀會彩鋼瓦安裝、水電安裝技術,也懂種植菌菇,加之打散工,早年家中財力不薄,是全村未外出經商家庭中最早買小汽車的一戶。
自擔任村支書后,這輛“比亞迪”成了全村的應急專用車,周炳耀也成了全村最貼心的義工“司機”。
72歲的劉正昌老人患有腰椎骨質增生。前年正月,他突然發病,疼痛難忍,周炳耀推掉走親戚的行程,載著老人趕赴寧德市中醫院。十幾天后,又主動聯系接他出院。
“炳耀,辛苦你了,這些給你當油費。”下車前,老人掏出200元錢,遞給周炳耀。
“這不能要,眼下您家里經濟也不好!”原來,老劉一直身體不好,家里有一個女兒也患病,生活挺困難。
推開劉正昌的錢,周炳耀又從口袋里拿出200元,塞到他手里。“這是一點小心意,送給您當營養費吧。”話音剛落,他已離開。
另一次,村民張嫩先的妻子劉瑞華膽結石發作,到卓洋衛生院檢查,醫生卻說,衛生院設備條件不夠,無法治療,得去古田縣醫院。
夫妻倆急了,晚上八九點了,沒了班車,怎么去城關?
情急之下,張嫩先跑回村里找村支書。周炳耀一聽,二話不說,開上車載著張嫩先,接上劉瑞華去古田。
送到縣醫院,周炳耀還不肯離開,因為他不放心。“我再等等,要是縣醫院也看不了,我得送你們去福州。”
大約兩個小時后,劉瑞華確認可以在古田縣醫院住院。周炳耀這才開車回家,回村時,天已蒙蒙亮。
莊里村外出務工人員多,這些村民到了交醫保社保的時間,常常給周炳耀打電話請他幫忙。他從不嫌麻煩,抽出時間到鄉里的信用社代辦。
2012年,看村民劉長東做生意不善導致家境困難,周炳耀湊了3萬元借給他當啟動資金,并幫他建起菇棚;
2014年農忙時節,劉長周因病在古田住院,家中農田無人播種,周炳耀獲悉后,幫忙把他家的田都種好了。
……
卓洋鄉鄉長李霞在今年基層黨組織換屆前曾到莊里村“明察暗訪”,了解周炳耀的工作和為人。“村民們說,他是大伙最貼心的人,無論誰家有急事難事,他都第一時間上門幫忙解決。”她說。
短評>>>
為民,從平凡小事做起
周炳耀很平凡。擔任三屆村支部書記,他沒說過豪言壯語,也沒有特別亮眼的“政績”。
但采訪中,記者的心卻被震撼了。全村400多人,幾乎每人都能回憶起幾件有關周書記的往事,都在講他對自己如何如何地好:村民生病了,他開車送;村民做生意失敗了,他籌錢幫;村里要上民生項目,他個人貸款墊資也要辦……
以民之心為心,以民之苦為苦。擔任村支書9年來,周炳耀始終不忘入黨初心,踐行為民承諾。平日里,為了全村發展,為了幫助困難村民,他自家的日子過得很清貧;危難處,為了全村的安全,為了解救危境中的村民,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為民,從平凡小事做起。而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周炳耀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為民宗旨,他的先進事跡,值得全體黨員學習。
中央、省、市委和中宣部、省委宣傳部十分重視做好在“莫蘭蒂”臺風中因公殉職的莊里村支部書記周炳耀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工作。另悉,中央主要媒體刊播后,省主要媒體將及時推出自行采寫的報道,必將使周炳耀事跡進一步擴大影響。
在村民和妻子劉冬菊眼中,周炳耀很時髦:除了喜歡聽歌,他愛穿襯衣毛衣兩件套,去開會時總是穿西裝。根據古田縣統計,2009年周炳耀當選村支書時,莊里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僅3480元,去年達到了12860元,超越卓洋鄉平均水平。
2009年,周炳耀當選卓洋鄉莊里村支部書記時,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窮村。
2009年,周炳耀當選卓洋鄉莊里村支部書記時,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窮村。2009年,周炳耀當選卓洋鄉莊里村支部書記時,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窮村。
2016年9月15日,福建寧德市莊里村村支書周炳耀為在臺風中保護村民生命財產而犧牲,年僅45歲,而這天正是中秋節。
家人整理遺物時發現,周炳耀體檢報告寫明他長期患有腰傷,而家中錢包僅剩29.5元……6時左右,周炳耀與村長劉長務、村支委張華忠等人沿著村老年人活動中心門前的河道巡查災情點。
在防抗臺風過程中,46歲的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黨支部書記周炳耀,在清理涵洞淤塞物、以避免群眾受災時,不幸落水殉職。當天,寧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勝泉受廖小軍委托,前往卓洋鄉看望慰問了周炳耀家屬;古田縣委書記鐘昌華隨后也前往看望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