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江產業帶:
現代農業讓農民搭上“致富快車”
30億元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30萬畝無公害商品蔬菜基地、40萬畝優質糧油基地、200萬頭種豬良種繁育基地、300萬只優質獺兔基地……在30多公里長的綿江產業帶上,現代化生產正驅動著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邁進,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統計,綿江產業帶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已突破6000元,比江油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346元。
示范片建設快了
4月11日,雖然是星期天,但位于九嶺鎮景云村、大寶村的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指揮部卻是一派忙碌景象。“為了使500畝固定大棚如期投入使用,指揮部專門安排工作人員現場指導、協調,每天都要匯報建設進度。”正在整理資料的指揮部工作人員小文告訴記者。
作為全省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范片,江油市響亮地提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思路,按照“產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綿江路便利快捷的交通、兩座城市的輻射力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依托區域優勢資源狠抓蔬菜、水果、獺兔、生豬、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規模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打造綿江產業帶。
為了進一步提升綿江產業帶農業現代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江油于去年6月在綿江產業帶科學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計劃投資30億元以上。“目前,示范園區核心區的蔬菜大棚建設工作已進入掃尾階段。”江油市農辦主任郭福軍說,園區道路、渠系等配套設施建設也已全部開工,建設進展快速有序。
現代化氣息濃了
投資200萬元引進荷蘭自動化養豬系統后,太平鎮貴祿養殖場老板張貴祿不用再天天往豬場跑了。每頭豬身上的電子耳標,可以精確地監測到整個豬場情況,“即使我在外地,也可以通過電腦輸入IP地址了解豬場的信息。”張貴祿希望通過建立高標準、高起點的豬場,逐步推廣訂單養豬生產,為附近農民致富拓展一條現代養殖新路,讓公司、農戶養豬都賺錢。
現代化的農業設施在五洲農業公司也得到應用,在蔬菜應急集中育苗場的智能化玻璃溫室里,一臺中央控制室計算機正在自動施肥、灌溉,生姜、折耳根、金盞菊等已發出新芽。
在大項目、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綿江產業帶正逐漸形成蔬菜、花卉苗木、果蔬加工等多個產業互動發展的現代農業新格局。
目前,頗具現代氣息的九嶺鎮萬畝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青蓮和太平鎮的苗木基地、西屏鄉4000畝蓮藕種植基地和生豬、獺兔養殖基地已基本建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