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016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已于日前下達我省,6.02億元用于幫扶計劃搬遷貧困人口8.6萬人。
據介紹,此次計劃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為中央補助資金,用于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建設,住房建設標準要按照國家要求執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住房建設面積嚴格控制在25平方米以內,杜絕搬遷群眾因建房舉債,因建房影響脫貧。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中央預算內投資不得作為市、縣實施主體的項目資本金或運營資金,也不得作為市、縣實施主體承接長期貸款的還貸資金,每月5日前應上報項目的開工情況、投資完成情況、工程形象進度等數據。
省發改委要求,各地要做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與農戶自籌、河南省扶貧搬遷投資有限公司統籌安排資金之間的銜接,確保資金安排及時到位。同時,統籌產業發展、就業培訓、勞務輸出等相關后續扶持資金,做到搬遷一戶、脫貧一戶。(記者 欒姍)
黃子付家能夠及時受益,原因之一是得益于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人員把搬遷戶姓名、遷出地點、遷入地點、安置房戶型、后續產業扶持等信息都錄入了扶貧部門數據庫,一戶一個“二維碼”,做到“一戶一檔”,數據信息一目了然。
在幫助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的同時,汝州市還創造條件讓有意愿的貧困戶自主創業。去年以來,汝州市共計搬遷貧困戶1214戶4900人,同步搬遷非貧困戶550戶2107人,確保了貧困村群眾整體穩定脫貧。
貧困人口人均住房建設補助標準為3.3萬元,搬遷農戶不再自籌資金,易地搬遷人均住房建設面積25平方米左右。整村推進項目要優先扶持2017年計劃脫貧的貧困村,平均每村80萬元。
去年以來,唐河縣嚴格堅持“精準扶貧、搬遷脫貧,統籌規劃、全面實施,應搬盡搬、不落一戶”原則,重點突破,加快進度,強力抓好易地搬遷脫貧攻堅工作。
記者10月16日獲悉,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創新搬遷補助方式,原先由搬遷農戶自籌的人均3000元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各分擔1000元。
《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2日發布,明確5年內將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9月22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有關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調整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等工作。會議強調,易地扶貧搬遷要始終聚焦脫貧目標,核實對象、妥善安置、堅持標準、落實資金、加快推進,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富得快,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8月22日至23日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批示指出: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特困地區民生福祉的重點關鍵。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
(記者紀雨童)今年以來,三門峽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題部署,精準施策,有力有序加快推進。整體考慮,堅持圍繞脫貧增收來搬遷,把易地搬遷和產業謀劃、后續發展相結合,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過得好。
4月12日,我省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全省“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王鐵說,易地扶貧搬遷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一批,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硬仗。
昨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鄭州市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宣布在2013~2015年,對省、市定貧困村范圍內建檔立卡的16958戶61813人,采取以自然村落為單元的整體遷出方式,遷至41個新型農村社區。政府投入77838萬元,群眾自籌100900萬元。
國家貧困縣淅川縣把實施易地搬遷脫貧與技能提升脫貧相結合,積極開展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就業人員免費技能培訓,并負責推薦安置在淅川縣產業集聚區企業上班,首批共有55名學員在南陽信息工程學校參加培訓。
數人在開標現場大打出手,甚至站在桌子上掄板凳,這一幕,發生在6月28日,湖北通山縣異地扶貧搬遷項目開標會現場。另一份《通山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施工招標》公告顯示,“通山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招標項目施工標共劃分為25個標段,計投資總額約4.5億元。
據悉,目前全國22個省(區、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扎實推進。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所需193.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全部下達完畢,22個省已將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分解下達到項目縣。
10月16日,記者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淅川縣了解到一組數字: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222戶、68312人,占全市貧困總人口六分之一,是南陽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