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大貧困地區的交通投入
□記者田園文圖
核心提示|5年前,信陽新縣丁李灣村的村民每到這個季節就會犯愁,深山里的村子不通公路,沒人上門收購,豐收的獼猴桃運不出去,只能眼睜睜看著爛在地里。2014年,新縣啟動交通綜合發展規劃,丁李灣村打通了進縣城的路,美麗的鄉村吸引大批外地游客。旅游業上來了,豐收的水果也能一車車運出去。今年年底,整個村子都將實現脫貧。
通往丁李灣的脫貧路,今后還要修到更多村落。9月23日,記者在全省交通扶貧第二次推進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河南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扶貧脫貧支持力度,實現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所有鄉鎮通三級公路,85%以上的鄉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力爭到2019年,在貧困地區建成“廣覆蓋、深通達、提品質”的交通運輸網絡。
深山之中
“行路難”難了一村人
這是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村落。踏著青色石板路,順著潺潺的河水,走進村子,一派美麗的水鄉風光。這里是信陽新縣八里畈鎮神橋村丁李灣村,到過的人都會記住這個地方。
“新縣城一圈,不如丁李灣一灣”。這是流傳在丁李灣周邊的一句老話。丁李灣以古樹老宅著稱,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村莊落伍了,留下的人越來越少,村落日漸衰敗。
63歲的徐世光是丁李灣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貧困戶,見證了這個村落衰敗后的成長。“以前村里人都留在老家種地,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后,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徐世光回憶著,前些年,在一些外村村民的帶動下,丁李灣的村民們也種植起了紅心獼猴桃。三年栽種,四年結果,頭年豐收,大家都欲哭無淚。趕上雨天山路不好走,沒有客商來收購,村民們隔三岔五運送一些去縣城里叫賣,賣不掉的水果眼睜睜看著爛掉。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這是新縣地形狀況的真實寫照,境內山高坡陡彎多,飽嘗交通不便之苦。長期以來,行路難一直是新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2014年起,新縣啟動交通綜合發展規劃,實現鄉鄉通省道目標,并將47條縣鄉路、348條通村路、162座橋梁,納入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庫。打造旅游觀光路,提升旅游景區連接公路登記標準,建成了600多公里的旅游路,將貧困山區的各個景點串點成線。
鄉村巨變
村民收入翻了一番多
5年前,丁李灣村還是土路,想來旅游參觀的城里人進不來,想運出去的瓜果蔬菜運不出去。5年后,水泥路修到了村里,村民還成立了農民合作社,打造農業生態園,越來越多的城里人開車來這里觀光旅游。“僅5年的時間,村里的一切都變了。”徐世光樂呵呵地說,自己也跟其他村民一起,來到合作社打工,年收入兩萬多元。
“修建鄉村公路之后,對我們鄉村的現代農業發展帶動很大,村里通過土地流轉、種植果樹、林下養殖,發展觀光農業,村民們再也不愁水果銷路了。”新縣八里畈鎮黨委書記蔡宇文告訴記者,每到過節或者周末,都有很多城里人來游玩,感受大別山古村落的秀美風光。
“通過修路,丁李灣與周邊的景點實現互聯互通,通過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越來越美。回家方便了,在外打工的人也愿意回到家鄉創業,村民們在鄉村巨變中也獲得了收益,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掙錢。”蔡宇文掰著手指頭算起來:丁李灣村民的人均收入,在鄉村公路未修通之前,每人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現在人均收入超過了1萬元。
他說,道路修好后,丁李灣發展迅速,旅游、種植為村民帶來160多個工作崗位,村里已經有30多個貧困戶實現脫貧。到今年年底,全村將實現全部脫貧奔小康的目標。
五年以來
全省交通投入一半資金到貧困地區
9月23日,全省交通扶貧第二次推進會在新縣召開,會議上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河南省38個國家貧困縣、15個省貧困縣和6個大別山革命老區縣,共59個貧困縣2.5萬個行政村。
省交通運輸廳扶貧辦主任武景順告訴記者:“近5年間,在全省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1200億元,約占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的一半,全省貧困地區交通出行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蘭考、滑縣和1500個貧困村,如期實現交通運輸脫貧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目標。”
未來河南
將繼續打通村道“毛細血管”
今年,河南將繼續加大貧困地區的交通投入,確保2017年實現1700個貧困村道路硬化和通公交車。到2019年,打造貧困地區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
今年截至目前,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對53個貧困縣已累計完成交通投資195億元,占年度投資目標的75%。全省貧困地區新改建農村公路6000公里,占年度目標任務的78%;建成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1500公里,占年度目標任務的75%;新改建普通干線公路470公里,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15%。
根據安排,“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打通貧困地區高速公路省際主要出口通道,構建外通內聯的高速公路網,建設貧困地區高速公路805公里;加大貧困地區普通干線低等級公路升級改造力度,新改建普通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2.4萬公里;加快推進內河水運項目建設,建設內河航道304公里,帶動沿線貧困地區發展,補齊我省交通基礎設施短板。
調整、新增農村客運班線380條,新增農村客運車輛2400輛,在偏遠地區、山區等地,通過開通假日班、趕集班、學生班、預約班等定制班車,解決群眾出行問題,努力實現“公路修到村頭、班車開到門口”。
2014年,新縣啟動交通綜合發展規劃,丁李灣村打通了進縣城的路,美麗的鄉村吸引大批外地游客。旅游業上來了,豐收的水果也能一車車運出去。今年年底,整個村子都將實現脫貧。
昨日,記者從省扶貧辦獲悉,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蘭考、滑縣貧困退出工作的省級核查已進行完畢,兩縣均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目前正處于公示階段。按照程序,兩縣貧困縣退出情況向社會公示7天,其間,如有意見和建議,可于2017年1月15日前向省扶貧辦反映。
日前,河南省首批投放的6000多畝宅基地復墾券全部以30萬元/畝的封頂價順利拍出,拍賣所得全部返還相關貧困縣,部分增值收益核算后還將直接打入群眾“一卡通”賬戶。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不斷完善制度、擴展服務、提高質量,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人口大省河南始終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發揮了強大的“兜底”功能。廣大百姓在看病就醫上享受的改革紅利正在顯現。
省政府近日印發《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我省大別山革命老區群眾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其中,國家和省定貧困縣在2019年前全部摘帽。
“目前,我們正在抓緊進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績效評價工作。”2月19日,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對全省53個貧困縣的考核評價之中,這項指標將占5個分值。
如今,考核將進入最后階段,至關重要的成績甚至會影響當地領導干部的仕途和選拔任用……連續兩年都被評為D的貧困縣,先是由市一級督促進行整改,整改不力的,縣級領導將會被進行組織調整。
從“搶帽子”到“摘帽子”,區區一個動詞的改變,里面卻別有洞天。貧困縣的“帽子”看似“好日子”已經到頭了。
30日,記者在河南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獲悉,河南貧困縣脫貧時間表已經出爐:蘭考、滑縣今年率先脫貧,2017年省級貧困縣全部“摘帽”,2018年全省大部分貧困縣脫貧,2019年貧困縣一個不留。
貧困縣號稱投資32億元的工程爛尾幾乎被遺忘,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離任審計、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執行的漏洞。就此看,該被追責的不只是決策失誤者,還有對離任審計、重大決策責任終身追究制執行不力者。
對居住在生存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發、就地脫貧難度大的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地區的43萬農村貧困人口,加快實施異地扶貧搬遷工程。
對居住在生存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發、就地脫貧難度大的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地區的43萬農村貧困人口,加快實施異地扶貧搬遷工程。
12月28日,省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舉行。未來五年,河南計劃至少投入920億元讓全省53個貧困縣徹底摘帽,此舉將惠及河南近一半的縣級行政區。
12月28日,省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舉行。未來五年,河南計劃至少投入920億元讓全省53個貧困縣徹底摘帽,此舉將惠及河南近一半的縣級行政區。
隨著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的召開和對扶貧工作的密集部署,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成為“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