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
把握習近平謀篇布局靈魂,確定創新發展的路徑次序
作者: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復旦大學“政研”中心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研究室主任 魯紹臣
2016年新春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山城”重慶考察,為中國新一年的發展謀篇布局,進一步提出要“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并對通過創新發展加快“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提出了要求。可以說,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的創新是突破目前經濟發展瓶頸、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的根本保證。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關鍵在于確定創新發展理念的重點、路徑、次序和方法。
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目標,首先要避免就創新自身來考察創新,必須與是否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聯系起來考察,即創新的標準在于是否發展、解放、激發了生產力,只有以生產力為導向的創新,才能“實現從以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深入推進創新同現實生產力對接,才能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因此,創新就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創新,創新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創新成功與否的標準應是能否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效益優勢。”創新日益成為當前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創新也必須經受市場的檢驗。
創新成敗的關鍵還在于是否節約了時間,馬克思指出,“社會發展、社會享用和社會活動的全面性, 都取決于時間的節省。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節約”;“時間的節約……是首要的經濟規律。”對于政府而言,關鍵在于能否減政放權,節約百姓和企業的辦事時間。對于企業來說,則關鍵在于能否降低單位產品的所包含的生產和流通時間。同時,節約時間還是提升質量的前提,唯有廢除不必要的“繁文縟節”,才能確保從事更高級活動的“自由時間”的增加,“發明創造才能成為一種職業。”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社會生產力整體水平取決于“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這五個方面的有機組合和合理配置,構成創新的基本的也是決定性的內容。在馬克思看來,以要素驅動、投資規模發展的“財富本身是建立在貧困的基礎上的。”因此創新首先意味著創新人才的培養。習近平在渝調研時指出,“創新人才猶如優秀種子,很是難得,要大力培養。年輕一代要有歷史機遇感、責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創新上脫穎而出。”應當指出的是,企業在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要發揮比以前更加重要的作用,亞當 斯密在《國富論》的開篇就曾明確指出:“勞動生產力、人類勞動技能以及思維判斷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勞動分工的結果。”
同馬克思的結論相似,哈佛大學的戴爾 喬根森(Dale W.Jorgenson)教授最近經過大量調查后得出結論,創新的巨大驅動力在于“資本與勞動力資源的大規模配置。”因此,創新就意味著通過主體功能區的規劃、產業園區的布局,推動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水平,促進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提升利用自然條件的質量與效益等。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在于“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的話,目前則更要從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發展,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優化產業重組,降低企業成本,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創新的需求。
要實現上述創新發展目標,就要求形成“統一的政府、統一的法律……統一的民族。”通過頂層設計,統一布局,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創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行為、做法進行調整、糾正和摒棄。就如習近平曾指出的那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因此,創新的保障就在于改革,只有通過改革,實現勞動者、資本、技術和知識的自由流動,方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創新活力的競相迸發,社會生產力源泉的充分涌流。
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渝調研期間的一系列論述,為新一年進一步將創新貫穿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為全社會形成蔚然成風的創新風氣提供了“指揮棒”效應,為中國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自強奮斗、敢于突破,加快形成比較明顯的自主創新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提升產品創新的附加值,搶占全球價值鏈上的制高點和主動權,最終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11月密集的活動中,有4次重要講話格外引人注目: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時的講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2月2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研究“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進展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等工作。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3日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致慰問電,就12月10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發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向埃爾多安總統、遇難者家屬和受傷人員致以誠摯的慰問。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12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
11月的最后一天,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規范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待遇等文件、《中國共產黨工作機關條例(試行)》、《關于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若干規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審議通過《關于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兩國元首決定將中加關系提升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以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果為抓手,對接兩國發展戰略,全面規劃好兩國各領域友好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5日致信米爾濟約耶夫,祝賀他當選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總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2月5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在第3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3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首先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體代表和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11月29日,聯合國舉行“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電。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早日實現中東全面、公正、持久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中共中央29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9日上午前往古巴駐華使館,吊唁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逝世。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 哈瓦那消息:當地時間11月28日,古巴首都哈瓦那鳴放21響禮炮志哀,古巴正式開啟一系列告別已故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的悼念活動。
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候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習近平祝賀古特雷斯出任下屆聯合國秘書長,強調中國將堅定支持古特雷斯履行好秘書長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