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攻堅過程中,“第一書記”任務重,責任大,“第一”就必須起到示范帶頭作用。“第一書記”要帶著感情進村入戶,與群眾打成一片,溫暖民心,轉變作風,真正做到在貧困村中“知群眾事、解群眾憂、想群眾想、暖群眾心”。作為“第一書記”要沉身子,深入基層,親近群眾,凡事能親力親為,做為群眾服務的貼心干部。
要多點泥土味。“第一書記”到村任職要摸清村情、想出好點子、辦出實事好事。應當褪去“文件味”、多點“泥土味”,多穿“解放鞋”,常到田間走,多與農民聊播種,多和農民揮鋤頭,多與農民收稻谷。作為“第一書記”應當入鄉隨俗,進村入戶不擺官架子,把官話、套話變成土話、實話,多和群眾坐板凳,聽聽群眾心里話,用土話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讓決策更有針對性。
要多吃農家飯。“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就要樹立吃苦的態度,自備被子和飯碗,與群眾同吃大鍋飯,同睡木頭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融入群眾,走進群眾心間,真正體會到群眾的艱辛和堅持,才會被群眾當成“貼心人”。要穿群眾衣,不著西裝不打領帶不穿皮鞋不坐小車,多到田間地頭打農藥查農收,多到困難群眾家里走走,樹立好良好形象、增進與群眾的魚水感情。
要真心對群眾。感情是基礎,村民群眾是一家,叔叔嬸嬸兄弟姐妹隨口叫,帶著深情親近群眾,理解群眾,不把自己當領導。誠心對待群眾,“掏心窩”與群眾溝通,說真心話。主動找農村黨員談、找群眾聊,聽群眾真實想法,多聽“刺話”,“零距離”融入到群眾中去,爭取群眾支持,站穩腳跟。
要用心做工作。“身”入農村更要“心”入農村,真正走進去、沉下去,對工作要盡心竭力。從群眾最需要、最急需解決的事情做起,幫農民挖塘清淤,筑好“連心橋”修好“致富路”,實施好農村電力改革,安上自來水管進農家,在基層群眾當中樹立起干真事、干實事的良好形象。(江楓)
要扶起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是考驗一個地方扶貧工作體制機制的問題,考驗扶貧干部智慧和毅力的問題。
無論是處在哪個階段的干部,都應該不斷充實自我,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才能學以致用,穩步前行,讓自己所學與所做工作相融合,更好地服務百姓。
堅持從“基層一線”選拔干部是很重要的用人導向,體現了黨委政府對“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關心和愛護,是組組織部門選拔干部的長遠之計。
基層政策宣講,是群眾了解政策的重要途徑,但部分干部自身也對政策掌握不深,進行政策宣講時對群眾素質水平考慮不夠,方法欠考量,結果干部……
“第一書記”到農村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村干部的普通一員,為村兩委班子注入了新鮮血液。
基層黨組織渙散、基層黨員干部的腐敗和“四風”問題就像蒼蠅亂飛,著實讓農民群眾感覺惡心頭疼。
心中有黨,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黨員干部應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時刻不忘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自覺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
領導干部很有必要把“眼光向上”與“眼光向下”有機結合起來,在做好關鍵動作的同時,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做好自選動作,不忽視不放棄“不重要”的工作。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關鍵在于提高包括基層干部在內的各級干部的能力,廣大基層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具有基礎性作用。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關鍵在于提高包括基層干部在內的各級干部的能力,廣大基層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具有基礎性作用。
能吃虧的干部更受群眾歡迎和愛戴,也更讓群眾信服。試想,若是每個干部對群眾都斤斤計較,怎能贏得群眾的好感?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近年來,中央出重拳懲治貪腐、轉作風、樹新風,嚴厲打擊黨員干部違紀違法行為,從高層“老虎”到地方“蒼蠅”無一幸免。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坪鎮馬渡村離縣城大概25分鐘車程,這個群山環繞的村莊有著典型的南方村莊風格,小溪潺潺流過,硬化的村級公路兩旁磚房和木樓相間而建,房前院子里要么是三五成群一起玩耍的小孩,要么是懷抱嬰兒拉著家常的婦女。
農村社會治理正在經歷一個結構性的變化。
3月13日下午,潢川縣召開全縣黨務工作會議,將政法、宣傳、統戰、辦公室、組織工作會議合并在一起開,僅用半天時間就全面安排部署了該縣2015年各項重點工作,受到基層干部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