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指出,黨內絕不允許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如何防微杜漸?要從規矩抓起,要有這個意識。(人民網 2月16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而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清正的從政環境,就必須清理各種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要對那些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的黨員干部當頭棒喝:“圈子文化”不是共產黨人的文化,必須痛加鞭撻,堅決抵制。
“小圈子”歷來為我們黨的領導人所堅決反對。早在1937年,毛澤東同志就在其名篇《反對自由主義》里指出,因為是熟人、同鄉、同學、知心朋友、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對,也不同他們作原則上的爭論,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親熱。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一頓,不作徹底解決,保持一團和氣。結果是有害于團體,也有害于個人。在毛澤東同志定義的11種自由主義現象中,“小圈子現象”被排在第一位。
“小圈子”,是以利益為核心,以關系為鏈條結成的小團體。多是老同事、老同學、老戰友、老鄉親、老關系戶或是官商關系組成,容易形成利益共同體而導致腐敗。這個“小圈子”,以權力為紐帶,以謀利為目的,對內抱成團,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經常吃吃喝喝,拉幫結派,導致放棄原則,損害權力公正。長此以往,會影響黨的純潔性、先進性,破壞黨的戰斗力、凝聚力,使權力運行變味,滋生腐敗現象。
為了能進入“小圈子”,有的官員不惜送金錢送美色,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無所不用其極。更警惕的是,但凡“圈”里的官員,大多是“兩面人”-小圈子之外,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之內,沆瀣一氣,醉生夢死、互謀私利,盡展其貪婪本性。而那些不是“小圈子”的人則常常被排擠出局、冷落一邊。
“小圈子”淪為權錢交易的“貿易貨棧”,是一種赤裸裸的腐敗,影響著公共權力的正確運行,對社會的殺傷力巨大。由于“小圈子”的人在某些方面屬于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導致窩案、串案呈明顯上升趨勢,通常是“拔出蘿卜”的同時被“帶出泥”。
祛除圈子文化,除了干部們加強修養,自我約束外,更關鍵的是權力要受制約,需要科學配置權力,對領導干部進行全過程、常態化監督與管理。需要在選人用人時,嚴格按黨的原則辦事,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需要完善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鏟除 “小圈子病”滋生、蔓延的土壤。(秦風)
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當前,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抓住對黨內政治生態有重要影響的問題狠下功夫,努力實現黨內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構建黨內良好政治生態的關鍵。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
嚴格自律為新時期領導干部的為政之道、做人準則,更是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要。
清正則心境高雅,清正則正氣充盈。對于一個地方來講,政治生態好,干事氛圍就好。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找準方位,明確方向,謀定方略,用改革打開轉型口子,用創新確立先發優勢。
制度建黨是建黨的基本原則,補齊制度短板,才能扎緊制度的籠子,夯實規矩的城墻,織密反腐防腐的電網,讓制度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斷凈化政治生態,最終形成綠水青山、森林茂密、風清氣正的政治氛圍。
自2014年6月被習近平首次公開提出以來,凈化“政治生態”成為了中共黨建的一項迫切又極為重要的任務。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始終保持對腐敗的高壓態勢,寸步不讓、鐵腕反腐,政治生態逐漸走向清朗。
實現“十三五”宏偉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需要 凝聚共識,充分發揮一切積極因素,為干事創業提供良好的氛圍。圖為:2016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討論。
實現不敢腐既是短期的政治任務,關系到反腐的公信力,又是長期的建構工程,關系到反腐的長效性。實現不敢腐的目標不僅僅在于重拳反腐,更在于加強反腐敗立法,實現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的有機銜接。
據悉,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面試環節將首次全程錄像錄音,無疑為平民子女帶來了福音。
“三嚴三實”側重于“破”,體現了“破”和“立”的辯證統一;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同樣要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全面從嚴治黨,也必須堅持“破”“立”并舉,切實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
劉云山指出,政治生態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反映,影響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為政行為。劉云山指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首先應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彰顯黨內政治生活的本質,發揮好鍛煉黨性的熔爐作用。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政治生態惡化,必然助長官場陋習,滋生腐敗毒瘤,敗壞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良好,則有利于形成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從政氛圍。凈化政治生態,首先是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的過程。
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反腐敗斗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政治生態惡化,必然助長官場陋習,滋生腐敗毒瘤,敗壞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良好,則有利于形成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從政氛圍。凈化政治生態,首先是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的過程。
《基本法》對香港的政改早已有著明確的規范,2017年將要推行的特首普選為每一個香港人展示了公平參政的巨大空間。香港人早已厭倦無休止的民主爭拗,業者需要維持生計的正常營生,父母需要學生有著正常的學業,香港社會需要更加安定有序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