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讓“中國式民主”為治國理政注入大智慧
新華社記者吳振東、鄭昕
又是一年春好時。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召開,兩會正式拉開大幕。兩會不僅是集中展示代表委員履職能力的重要時刻,更是體現“中國式民主”的制度化平臺。在這里,人民的意愿凝聚為國家意志,民主的腳步篤定前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與發展最為重要、最富特色、最為有效的組織形式和實現途徑。六十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保證人民行使民主權利,人民政協發揮民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重要職能,兩個平臺廣納群言、廣謀良策,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一國政治、民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必須根植于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必須立足現實國情,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作為“中國式民主”的具體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政治協商制度體現了民主與集中、公平與效率、分工與協作的統一,不僅成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保障,也為黨治國理政的方略不斷增添新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執政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見都能運用于治國理政。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今年兩會將審查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慈善法草案將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此外,如何打好扶貧攻堅戰、推進供給側改革、凈化政治生態等一系列重大議題,也需要代表委員們講真話、諫諍言。我們期待,在兩會這一民主的舞臺上,代表委員拿出求真務實的作為、攻堅克難的智慧,匯聚起磅礴力量,為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注入不竭動力。
法治與德治兩手抓,狠抓規章制度的同時注重認為情懷,“剛柔并進”“軟硬兼施”,方是治國理政的“法寶”。
深入學習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僅要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文本”,而且要面向它所直面和揭示的“問題”,把握貫穿其中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
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存在一些市場亂象,一些企業制定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篡改產品表示日期,違法銷售不合格或者不符合標準的產品。
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已經開始,只有時刻繃緊紀律之弦,講政治、講規矩,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一定能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
今天(7月7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共同舉辦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討會在鄭州召開,來自各大高校和河南省社科院的150余位專家參會。
只有在開放中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這是被歷史所證明的道理,大塊頭經濟體尤其需要引領開放型經濟潮流
第十屆稅收征管論壇大會11日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力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
中國道路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新模式,證明通往現代化并非只有華山一條路。
規劃《綱要》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蘇南有條件的.....
過去與未來在這里交匯、國計與民生從這里起步,在中國的政治坐標中,“兩會時間”具有特殊的意義。縱覽兩會前夕的民意激蕩,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激發了廣泛的社會共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高舉起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推動新一輪改革大潮涌起。政治體制改革面對新形勢新發展,固基礎、破難題、謀長遠,堅持中國道路、構建法治體系,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不斷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歷史掀開嶄新的一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大幕已經拉開。迎著“中國夢”的朝陽,我們萬眾一心,奮力前行。
習總書記深化改革的重要講話,吹響了改革的號角,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