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與未來在這里交匯、國計與民生從這里起步,在中國的政治坐標中,“兩會時間”具有特殊的意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即將揚帆遠航之際,今年的兩會被寄予了更高期待:這個重要的政治平臺,將以怎樣的價值引領,為未來中國凝心聚力?
不妨以“兩會時間”為節點,把視野拉長、將目光回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穩中有好、各項改革蹄疾步穩、法治建設穩步推進、從嚴治黨呈現新氣象、大國外交開創新局面……中國能從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中迎難而上,能從盤根錯節的利益交織中挺身向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競爭中風景獨好,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開創了治國理政的新局面、新實踐、新境界。
縱覽兩會前夕的民意激蕩,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激發了廣泛的社會共鳴。根據人民網“兩會調查”排名前十位的熱點話題,無論是“社會保障”背后“共享發展”的新理念、“打虎拍蠅”體現的“從嚴治黨”新思想,還是“一帶一路”折射的“新型國際關系”新戰略,都傳遞著黨心民意的同頻共振、上下貫通。這從一個側面表明,黨的理念主張已成為人民心聲、形成社會共識。
正因為此,在舉世矚目的“兩會時間”,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必然成為主題主線貫穿始終,起到振奮人心、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人民政協是參政議政的重要平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代表委員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應通過自己的參政議政、大膽建言、積極履職,使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兩會的政治舞臺上進一步深入人心,成為凝聚整個社會共識的精神標識、價值引領。
夢想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國家需要價值導航。正如學者所論,“在那些重大的社會歷史轉型時期,都會伴隨著社會心態的轉變和重塑”。改革發展的實踐表明,什么時候社會共識堅如磐石,什么時候就能釋放發展活力、激發改革動力;什么時候共識遭到消解,改革發展就會陷入困頓和迷茫。尤其是面向“十三五”時期,面對經濟發展層面的“中等收入陷阱”、社會發展層面的“風險社會”、國際關系層面的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更需要凝聚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堅持以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價值引領,戰勝這些不期而至的風險挑戰。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社會轉型、改革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價值引領,而“兩會時間”正是將這個價值引領凝聚為社會共識的絕佳契機。完成這樣的使命,是廣大代表委員理應肩負的職責。廣大代表委員,或許只是立足某個工作領域、來自不同的行業和地域,但無論是提交提案議案,還是會場內外互動,都應將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理論指導貫穿其中,和自身的工作相結合、和各地的改革實踐相結合,讓新理念、新思想更加鮮活生動,讓新戰略更能深入人心。
馬克思曾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此時此刻,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讓我們寄望于5000多名代表委員,以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凝聚起最廣泛的社會共識,而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的力量,必將為全面深化改革、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注入強大的正能量。(人民日報評論部)
法治與德治兩手抓,狠抓規章制度的同時注重認為情懷,“剛柔并進”“軟硬兼施”,方是治國理政的“法寶”。
深入學習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僅要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文本”,而且要面向它所直面和揭示的“問題”,把握貫穿其中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
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存在一些市場亂象,一些企業制定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篡改產品表示日期,違法銷售不合格或者不符合標準的產品。
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已經開始,只有時刻繃緊紀律之弦,講政治、講規矩,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一定能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
今天(7月7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共同舉辦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討會在鄭州召開,來自各大高校和河南省社科院的150余位專家參會。
只有在開放中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這是被歷史所證明的道理,大塊頭經濟體尤其需要引領開放型經濟潮流
第十屆稅收征管論壇大會11日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力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
中國道路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新模式,證明通往現代化并非只有華山一條路。
規劃《綱要》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蘇南有條件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與發展最為重要、最富特色、最為有效的組織形式和實現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高舉起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推動新一輪改革大潮涌起。政治體制改革面對新形勢新發展,固基礎、破難題、謀長遠,堅持中國道路、構建法治體系,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不斷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歷史掀開嶄新的一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大幕已經拉開。迎著“中國夢”的朝陽,我們萬眾一心,奮力前行。
習總書記深化改革的重要講話,吹響了改革的號角,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