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這是一個創造勞模的年代!共和國六十余載,孕育了萬千名勞模,他們代表著時代的形象,他們書寫著時代的輝煌,他們激蕩起民族的豪情,他們推動著共和國前進的滾滾車輪。
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楷模,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時代雖然在變化,但勞模精神薪火相傳,永遠是引領時代的一面鮮艷旗幟。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偉大進程中,我們需要勞模,更需要勞模精神。
五月一日,又是一個勞動節。如今,那些曾為社會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的的勞模們,你們在哪里呀?你們還好嗎?
大家都知道,為了保障遠程電力輸送,有一只常年奮戰在荒郊野外的電力施工隊伍,人們情切地稱呼他們是“送電人”。
有著30多年施工經驗的送電老兵郭麥城,在河南送變電技術公司,幾乎所有重大項目都會活躍著他的身影。
見到郭麥城是在南陽的一個施工工地上,這里架設的是國內第一條、世界第三條100萬特高壓電力線路,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念過半百的郭麥城和工友們已經在工地上苦戰數月了。
說起這條線路,郭麥城滿臉的自豪,因為他們承擔的還是整個工程中工程難度最大的一段?!霸谫|量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想法、新的做法、新的創新,這樣才能滿足特高壓的施工需要?!?/p>
善于打硬仗、啃硬骨頭,是郭麥城多年來野外作業養成的個性。一聽到單位派自己到難度最大的項目上去,他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兒,但生性豪放的他可不是一個粗人。
在大伙兒眼中他是個智多星。特高壓項目中他出的點子,既節省力氣,又節約資金,加速了工程進度。“下拉線原來是組合滑輪組,施工起來很慢,現在改成吊裝帶,大大地提高了速度,節約了時間。”
旁白:見到老郭,是在南陽的一個野外施工工地上。這里架設的是國內第一條,世界第三條一百萬特高壓電力線路,由于工程的特殊性, 年過半百的郭師傅和工友們已經在工地上已經苦戰好幾個月,說起這條線路,老郭滿臉的自豪,因為他們承擔的還是整個工程中,工程難度最大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