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這是一個創造勞模的年代!共和國六十余載,孕育了萬千名勞模,他們代表著時代的形象,他們書寫著時代的輝煌,他們激蕩起民族的豪情,他們推動著共和國前進的滾滾車輪。
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楷模,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時代雖然在變化,但勞模精神薪火相傳,永遠是引領時代的一面鮮艷旗幟。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偉大進程中,我們需要勞模,更需要勞模精神。
五月一日,又是一個勞動節。如今,那些曾為社會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的的勞模們,你們在哪里呀?你們還好嗎?
個人簡歷
1982年10月—2010年10月中國鋁業河南分公司電解廠員工
2010年10月—至今中國鋁業河南分公司氧化鋁廠動力車間員
個人榮譽
1984年,光電式效應報警器獲鄭州市五小智慧杯一等獎河南省五小智慧杯二等獎
2000年鄭州市十大杰出職工并授予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
2001年河南省“張瑋式職工”、“河南省百名一線技術英杰”
2002年度“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4年“河南省張瑋式技術創新能手”、獲“鄭州市文明市民”稱號
2005年鄭州市文明市民標兵、2005年度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電解工不用學,上班多帶兩個饃。”在外人眼中,電解工干的是力氣活,沒啥技術可言。然而,張點靠著勤奮和鉆研,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改變了人們的認識。
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名曰《奇思妙想隨筆》,上面記滿了技術創新的“金點子”。張點告訴記者:“這里面有幾項技術已經成熟了,我準備申報國家專利。”
“點子大王”攻克難關
1982年,張點進入中國鋁業河南分公司電解廠。雖然學歷不高,但天生喜歡思考琢磨的張點對專業技術著了迷。上班時,他細心琢磨每個施工環節;下班后,他就把技術要點記在本子上仔細研究。
多年來,他曾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議300多條,完成各類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100多項。“點子大王”的名氣不脛而走。
1999年,張點和工友們承攬了電解“整流直降”技改項目。
在進行正、負極總母線現場吊裝焊接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由于焊口周圍產生有直徑約十幾米的強磁場,使得合攏焊口不能實施焊接。如果將舊系列停電后進行焊接,將會造成數千萬元的經濟損失。
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促使張點主動投入到攻關項目中。經過幾十次反復試驗,他終于成功地解決了技術難題,令業內專家瞠目不已。
走上大學講堂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張點對做知識型工人有著獨到的看法。“有技能的員工才是真正的工人。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讓企業變得更有創造力。”
作為車間的“老班長”, 張點不僅自己潛心鉆研,提高專業技能,更帶出了一支多知識、高技術的班組。
自2005年起,他開始言傳身教,手把手地傳授班組管理經驗和“絕活兒”,給廠里培育了一大批技術骨干。
張點帶徒的本領不僅獲得公司領導的稱贊,還引起業內的關注,一些工廠請他講課,講解班組管理知識。
而今,張點已在全國上千家企業對一線工人進行技能培訓,并走進技術學院,給大學生們傳授班組管理知識。
“人要有清零的心態”
2010年11月,中鋁河南分公司將電解廠關停,張點也告別了多年的工作崗位,被調入氧化鋁廠動力車間,加入到氧化鋁工人的行列,開始了自己新的工作歷程。
面對新的工作崗位,張點說:“我只是一名新兵,榮譽只能代表過去,沒有任何驕傲的資本,人要有清零的心態,才能面對每一次挑戰。”
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張點就對工作內容、設備使用管理等方面有了系統的認知。針對產品設備、技術創新、班組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張點提出了29條建議,繼續用他智慧為企業創造著財富。
他提出,將已關停的電解廠中的空壓站整體加入氧化鋁生產的供風序列,在氧化鋁生產中繼續發揮作用。這一“金點子”,不僅盤活了優良資產,還為企業節留資金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