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歡
焦裕祿紀念館
深秋的蒙蒙細雨飄然灑向中原大地,站在蘭考縣焦裕祿紀念館前,采風團的記者們不由得聯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的一句:“把淚焦桐成雨。”
自從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蘭考這頂帽子一戴就是15年。2013年底,蘭考還有7.94萬貧困人口。短短三年后,蘭考把貧困發生率控制在了1.27%,符合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的退出標準,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河南省政府批準,在2017年3月推出了貧困縣序列。
是什么精神讓蘭考三年大變樣?我們走進焦裕祿紀念館尋找答案。一幅幅焦裕祿帶領六十年代的蘭考人民大戰風沙的場景展映在眼前,我們要尋找的答案也逐漸清晰,那就是焦裕祿精神。脫貧攻堅戰中,蘭考人民再次拿出了當年防風固沙戰天斗地的精神,在河南率先摘下貧困縣的帽子。
焦桐
焦桐下,講解員正在給從全國各地而來的黨員干部講述焦桐的故事,他們千里迢迢,慕名而來,深刻領會“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并把它實踐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如果發揚焦裕祿精神是蘭考脫貧的內在動力,那么拓展扶貧模式就是蘭考脫貧的具體表現。比如獨辟蹊徑的愛心超市,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9月26日下午,采風團的記者們來到位于蘭考縣谷營鎮的愛心超市。這是一個特殊的超市,超市里貨品琳瑯滿目,以米面糧油等生活用品為主。可是,這些東西卻不能用錢買,而且一般人還不是它服務的對象。它的服務對象是谷營鎮的貧困兜底戶和生態環境改善戶,物品是需要貧困戶們用積分來兌換的。
“每個貧困戶一開始給30分基礎分,這周你理次發可以積10分,下周你全家人洗個澡積10分,打掃打掃自家院落能積分,為保持村容村貌做貢獻能積更多分。”谷營鎮黨委書記郭戈向記者介紹積分規則,“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個要求,但是也打消了很多兜底貧困戶等靠要的落后觀念,我們用這種方式調動起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積極性。”
在愛心超市兌換物資的黃大娘
說話間,霍寨村的黃大娘拿著自己攢下的50分前來兌換物品。黃大娘今年65歲,兒子數年前因車禍離世,兒媳撇下兩個孫子外出打工一去不回。撫養兩個正在上初中的孫子的任務就落在了她和老伴潘大爺身上。現在有了政府給4口人辦理的低保,原來為了生計耕種的10多畝地也流轉出去了一部分,日子還過得去。
黃大娘最終選擇20分兌換了一袋面粉,這夠她和大爺好幾天的口糧了。對于愛心超市的貨物來源,則主要來源于愛心企業家的捐贈。“目前我們店里的貨物價值七八萬元,頭批企業捐贈的價值20萬元的貨物我們并沒有一下子備齊,而是根據貧困戶們的需要來及時調整貨物種類。”郭戈說到,“全鎮130多戶貧困兜底戶和改善生態環境戶,剛剛開業1個月就已經有60多戶來兌換物資。”
愛心超市里的心愿墻
在愛心超市的心愿墻上,看著用戶“需要熱水壺”的留言和“熱水壺已到貨”的回復,不禁讓人心生暖意。能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可能就是蘭考扶貧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如果不是門頭上寫著“谷營鎮愛心超市”,走進這里看見玲瑯滿目的生活用品,你不會感覺到它的獨特之處。從商品種類上來說,它與一般超市并無二致,油鹽醬醋、牙膏牙刷、面粉、衛生紙、保溫瓶、洗臉盆、衣服、鞋子……各種生活用品,這里應有盡有。
誠如牛林所說,谷營鎮愛心超市有錢難花,是因為它“認人”:來這里“購物”的,只能是全鎮評選出來的130余戶扶貧“兜底戶”。蘭考縣評選出一批需要“兜底”的貧困戶,每月每戶發放30分“愛心對接卡”,拿到超市即可換購實物,以此保障其基本生活。
采風團來到了河南省直管縣(市)蘭考縣,參觀學習了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和蘭考脫貧攻堅展覽館,全面了解了蘭考脫貧攻堅歷程,并實地走訪了該縣谷營鎮愛心超市。
愛心超市里的物品主要是糧、油、米、面等日常用品及社會捐贈的衣物,由鄉鎮府統一管理,社會招募來的志愿者進行日常管理,面向本地未脫貧的貧困家庭。
扶貧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創新幫扶措施,像“愛心超市”般解決實際需要、提供實在幫扶,使扶貧工作精準且溫暖。
昨日,平頂山市四十一中師生向市愛心救助超市捐贈近700件衣物,希望能幫助困難群眾度過寒冬。
時長:21分05秒
為迎接第七個“鄭州慈善日”的到來,10月14日,二七區幸福路小學二年級舉行了“‘愛心超市’——特別的愛,特別幸福行”捐贈活動。
為迎接第七個“鄭州慈善日”的到來,10月14日,二七區幸福路小學二年級舉行了“‘愛心超市’——特別的愛,特別幸福行”捐贈活動。
鄭州團市委首家雷鋒愛心超市分站啟動
為切實解決特困人群的實際困難,體現黨和社會的關愛之心,唐河縣文峰街道在徐莊社區緊鄰新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面積30平米的愛心超市示范點一處。
4月7日,河南南陽市西峽縣首家“愛心超市”正式揭牌運營,網上捐贈、網下捐受的互動模式,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為創新救助模式,服務市轄區的城鄉特困戶,2004年,平頂山市籌資500多萬元,建成了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的愛心救助超市,并于當年12月16日正式開業,對困難群眾實施愛心救助,同時接受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
原來,這些“愛心卡”是二七區專門為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難群眾免費救助的憑證。據悉,愛心超市自開業以來,已經接待低保群眾899人次,免費發放蔬菜、糧油、服裝等生活用品1717件,低保群眾自選微利商品734件,極大地方便了低收入群體的生活。
生態廊道風景如畫、文化活動如火如荼、捐貧濟困蔚然成風……2013年,二七區不斷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建設,公共服務水平、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轄區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富強二七、文明二七、平安二七、美麗二七”效果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