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扶貧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能有這樣的機會幫助世代生活在這里的人民擺脫貧困,是我今生最大的榮幸。”作為固始縣李店鎮杜營村任第一書記的孟建黨倍感責任重大。
從2015年8月到現在,2年的時間讓杜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內道路更暢通了,農田水利設施更加完善。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村容村貌明顯提升。村內有了自己的文化廣場,平生第一次用上了路燈……。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
精準扶貧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部署、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扶貧資源、資金使用效率,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作為第一書記,孟建黨認為要從精準識別和精準幫扶兩個方面推動精準扶貧工作。
據映象網記者了解,在2015年9月,杜營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4戶,726人。孟建黨在走訪中發現這距離精準識別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部分村民對當前國家扶貧政策了解不夠、認識不清,村民爭當貧困戶的愿望比較強烈。
“一旦在貧困戶識別過程中出現絲毫差錯,在工作中往往難以得到群眾的理解與支持,甚至引發群體事件。”孟建黨表示,為此,我會同村干部再次逐戶走訪,摸清每一戶的情況,經村兩委會研究并報李店鎮黨委批準,制定先易后難,按程序、分類別逐步精準的方案。
2016年3月,經兩委會初步商議,由村民代表大會進行逐戶評議,將家里有公職人員、已在城鎮購買商品房等明顯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識別出去,建檔立卡貧困戶核減到128戶,隨后報鎮黨委同意并進行公示。
一旦群眾有異議,就馬上進行進一步核實。經多次識別,反復做工作,最終核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1戶101人。在核實過程中,我們還注意把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錄進來,確保做到不錯一戶、不漏一人。
因人制宜,因戶施策 制定精準幫扶舉措
孟建黨經多次入戶調查發現,在杜營村現有的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16戶,因病致貧的10戶,無勞動能力的5戶。
“針對每一戶貧困家庭的具體情況,我們在充分調查了解并征求貧困戶家庭成員的意見后,有針對性的制定脫貧方案,實現一戶一策,一戶一檔。”孟建黨說,對有勞動能力并具備一定養殖基礎的貧困戶,分別采取了協助發展家庭養殖業的方式,譬如資助王鳳葉發展養鴨,資助何瑞華養豬,資助張慶蘭、許廣才養鵝,資助劉佩俠、陳長秀養羊等等。今年,發展家庭養殖業的農戶的收入均有大幅提升,致富能力逐步增強。
對于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兼用輸血方式提升幫扶效率。管理中心發動廣大干部職工捐款24.98萬元,為貧困戶家庭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慢性病人每月發放300元現金,改善生活條件,減輕看病壓力,確保孩子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辦好惠民實事 打造宜居鄉村
李店鎮杜營村位于固始縣城北部約20余公里處,屬丘陵地帶,沒有礦產資源,沒有鄉鎮企業。該村有16個村民組,總人口2776人,本村青壯年基本常年外出務工,村里主要是老人和孩子。
孟建黨常說,在入戶走訪中,經常被村民的淳樸和貧困所打動。為方便村民生產、生活,經實地踏勘、走訪,孟建黨與兩委會商議制定杜營村道路規劃,包括自然村之間、自然村內道路和主要的生產路。為杜營村新建水泥砼道路15.6km,基本實現戶戶通。
“為解決村民灌溉難問題,多方籌集資金,為村內增挖水塘二口,建設提灌站二座。1700畝稻田由看天吃飯變為旱澇保收,五個村民組約1200多人直接受益。”孟建黨坦言,為了增強村民衛生意識,培養自覺維護公共衛生的良好習慣,還特意從村里的貧困戶中選聘16名兼職保潔員,每人每月300元工資。負責各自然村的垃圾清理、道路清掃、環境衛生監督等工作。
此外,在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在各村民組內住戶較為集中的空曠處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方便夜晚出行和休閑健身。還在杜營村設立5座“鄉村書屋”。為每個借閱點配備一定數量的圖書、書柜。由借閱點的學生負責圖書借閱和日常管理。
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職責使命,紀檢監察機關要“修好內功”,在精準扶貧上多下功夫。
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要做成也必須做成一件實事,才能經得起時間和人民的檢驗。擺脫貧困的發展窗口并不會一直敞開,抓住機遇、積極破局,奮發有為,才能走出一條穩定有效的精準扶貧之路。
7月31日上午,實踐團為家長、志愿者、孩子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宣講,介紹兒童常見疾病識別、家庭防護以及危重疾病預防,幫助家長和志愿者早期發現兒童的健康問題。
7月1日上午,在太康濟民骨科醫院的廣場上,眾多來自省內的知名骨科專家齊聚在此,舉辦當日義診講學的啟動儀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解決了思想上的懶惰問題,再輔以資金支持和勞動技術,才能真正做到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才能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窮。
要在精準扶貧中讓腐敗“見光死”,必須推動扶貧資金陽光化、規范化運行,一定要強化對扶貧資金和項目的監督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越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謀劃好各項工作“施工圖”和“時間表”,以務實高效、扎扎實實的工作舉措,確保如期實現可持續脫貧,讓脫貧實效真正獲得群眾的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貧困戶的志氣一旦樹立起來了,觀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辦法和干勁自然就有了,脫貧致富才有希望,扶貧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實現。
精準扶貧工作,當前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扶貧工作的人力保障、貧困人數的調整、基層群眾的思想認識、扶貧工作的方法等問題上。精準扶貧的順利推進和完美收官,需要充分掌握實際情況,正視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以免發展成大問題。
脫貧攻堅要被動輸血,更要主動造血,需要一批懂技術、會經營、有文化的新型農民,因此干部要勤換膠鞋,把農業科技送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服務,可以圍繞選種育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防治等開展培訓輔導。
只有解決了貧困問題根源,才能讓貧困地區民眾都能得到幫助,讓最需要政府關心的群眾得到實惠,讓貧困地區的人們都能過上小康的生活。
黨中央大力開展的精準扶貧,毫無疑問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作。歸根結底,這項工作最終將在基層落實。
2016年唐河縣先期在大河屯鎮、源潭鎮、郭灘鎮、湖陽鎮建設扶貧糧倉,目前規劃設計和征地拆遷正在加緊推進中。同時對現有所有糧倉進行改擴建。2017年5月底前唐河縣將建成31萬噸標準化優質糧倉,作為扶貧產業基地投入使用。
1月8日晚,淅川縣召開迎接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緊急會議。會議強調,距離國家評估組進駐淅川縣開展第三方評估工作還有不到三天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全縣各鄉鎮、各部門要全力以赴,群策群力做好評估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現代社會治理是符合民主、法治、協作、發展等現代化政治理念及其特征的治理,農村貧困治理從傳統粗放式向現代精準式的轉變,體現了我國扶貧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多元化和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