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8日08:46 來源:光明網
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老齡社會。據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4.8億,占到人口總數的30%。這意味著每3個中國人中就會有1個老人。
什么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我們將如何老去?
在家養老、享受天倫之樂仍然是大多數人心目中最理想的養老方式。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規劃,到今年底每千名老人將擁有30張床位。這意味著,養老機構只能為3%的老人提供服務,而大多數老人只能選擇居家養老。
機構養老:將走多元化發展之路
雖然機構養老不是健康老人們的首選,但卻可以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如果經濟不寬裕,可以入住公立養老院;如果“不差錢”,可以選擇“高大上”的養老社區;如果喜歡家庭氛圍,有居家式的養老機構;如果喜歡旅游,還有“移動式”“候鳥式”的養老模式……可以預見,我國養老機構和養老模式將呈現多樣化趨勢,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養老需求。
以地養老:為農村養老“破題”
中國農村老年人口已超過1億,同時,留守老人的數量正逐年增多。除了沒有子女在身邊照料外,農村留守老人養老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退休金,他們只能靠土地維持生活,一旦失去勞動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
以土地流轉支撐農村養老,即“以地養老”有望成為解決農民養老資金來源的一種重要方式。
老老相助:未來的特色補充
“小老人”照顧“老老人”,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的,鄰里鄉親照顧留守、空巢老人……這種更強調普通百姓之間相互幫扶與慰藉的養老模式,將成為未來中國城鄉居家和機構養老的特色補充。目前在吉林、湖北武漢、山東煙臺已有類似的互助養老的實踐。
專業服務:未來的“必修課”
目前中國養老服務業專業化水平不高的現實影響著養老服務質量的提高。近年來全國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正加快推進,更多關于養老服務的標準將出臺。
無論從政策的頂層設計,還是各地的實踐探索來看,專業化、標準化都將成為我國養老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養老機構需要對護理員隊伍進行專業化培訓,并努力實現機構運行和服務內容標準化。
護理保險:保障未來老年人尊嚴
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3500萬。由于護理費用長期無法納入醫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為許多困難家庭的真實寫照,也使許多失能老人無力保持最起碼的尊嚴。
近年來,一些地方以不同方式開始“試水”長期護理保險,從各地實踐看,建立護理險應當成為促進養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將使老年人更有保障、更有尊嚴。(來源:重慶晨報)
做好老齡工作, 需要不斷完善各項體制機制,通過充分發揮好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個人5個方面的作用,有效破解“老有所養”的難題。面對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我們需要不斷完善養老保障安全網,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每一個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讓尊老、愛老、敬老、養老成為最美麗的夕陽景。
老擅自變更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最高罰款100萬元,社區醫院需為老人提供建健康檔案等5項服務?!侗本┦芯蛹茵B老服務條例(草案)》本月將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一審,9月份二審,并擬提交2015年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8月28日,在“2016健康中國養老產業高峰論壇”上,由中國經營報社編制、幾易其稿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正式發布?!薄 ⊥瑫r,白皮書指出,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對養老產業鏈條和養老產品服務進行“互聯網+”改造的智慧養老產業也將迎來爆發增長期。
昨日,河南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據悉,積極推進節地生態安葬、綠色安葬和惠民殯葬是2016年工作重點之一。
在銷售方面,《證券日報》記者采訪得知,有險企利用個人客戶營銷管理系統,對部分高凈值客戶展開營銷。《報告》顯示,這類超高凈值人群中,個人投資中八成主要為了財富增值,只有兩成為了財富保值。不僅僅是超高凈值人群,大批高凈值人群也有高端醫療需求。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完善醫保報銷制度,切實解決老年人異地就醫結算問題。
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下稱“泛鑫”)攜款潛逃的實際控制人陳怡雖已被抓獲歸案,但“泛鑫案”還遠未終結。另據知情人士透露,與陳怡一起“跑路”的泛鑫副總經理江杰系光大永明負責中介業務的原總經理助理及浙江分公司原負責人。
試行職務與職級并行,意味著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將與職務脫鉤、與職級掛鉤,將改變過去當領導才能漲工資的現象,從而提高基層公務員薪酬。
改進完善養老領域金融服務,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金融組織更加多層次,產品更加多元化,服務更加多樣化,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和滿足居民養老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工作任務》提出,推進公立醫院規劃布局調整,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和建設標準。將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統一納入規劃,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張的,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
《工作任務》提出,推進公立醫院規劃布局調整,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和建設標準。將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統一納入規劃,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張的,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
政府配備日間照護、康復設施,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為社區及周邊的老人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包括家庭護士、康復鍛煉、個人護理、放松按摩、陪同就醫等。養老助殘服務今年試點“券變卡” 今年本市還將在海淀區開展養老(助殘)服務券“券變卡”試點,并向全市推進,壯大養老服務商。
《中國經濟周刊》聯合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中心《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報告》課題組共同發布中國“老齡社會發展指數(2012)”、“養老金發展指數(2013)”、“醫療保障發展指數(2013)”。
3月3日起,黨的十八大后、人大代表換屆后的第一次“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中國進入政治會議季、民主議政月、領導換屆時,站在懷著“中國夢”繼續改革的新起點。將建立全國收養登記公告平臺,規范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寄養,聯合開展“流浪孩子回校園”專項行動。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金堅強1日在京透露,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支出占全國醫療總費用支出比例只有1.4%,而在美國這個比例是33%,“保險業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還有待于提高”。金堅強說,從中國、美國商業健康保險的支出占醫療總費用支出比例數據差距看,中國的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