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摘帽大考”,蘭考扶貧干部的工作是否扎實?脫貧效果究竟如何?今天,央視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并機直播的《朝聞天下》欄目推出了七集系列報道。
今天播出的是第一集《重拾趙垛樓干勁兒》
記者推介:當前,扶貧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在精準扶貧“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三個環節中,“怎么扶”是實現扶貧目標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考驗幫扶者智慧的關鍵環節。
給錢給物,能解一時之困;扶心扶志,方能拔掉窮根。如果一個人精神貧困,就會人窮志短,產生“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把貧窮當作一種習慣,如此惡性循環,難免扶而不起、越扶越窮。無論何人,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得奮發有為地干事。干勁有多大,發展就有多大,勁頭鼓得越足,日子就會越好。
提振精氣神,還得通過榜樣的引領。通過小小的評比會,可以讓群眾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先進的、應該學習的,可以激勵貧困群眾從點滴日常行動做起,事不在小只要去做,培養起勤奮的生活態度,建立起脫貧致富的信心,如果貧困戶的志氣一旦樹立起來,干勁自然就有了,只要有了信心和志氣,就一定會盡快解開貧困的枷鎖,一年更比一年好,一年更勝一年強。
明天《朝聞天下》將繼續播出《精準扶貧看蘭考》系列報道第二集——《扶貧先扶精氣神》。歡迎收看。
扶貧不是花架子,致富才是真考題。離全面脫貧越來越近,更當堅守這最后一公里,把扶貧攻堅的凱歌唱響。
昨日下午,全市民政系統扶貧工作推進會在武陟縣養老中心召開。宮松奇首先帶隊來到武陟縣嘉應觀鄉御壩村和詹店鎮馮莊村,觀摩御壩村慈善幸福院的管理情況及慈善援建的馮莊村小學、慈善工作站、慈善愛心超市、慈善種植幫扶基地的運營情況。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舉行。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一位老農用飽經風霜的手握著原陽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彥勛的手深情的說。梁彥勛指出,做好農村精準扶貧開發工作,不僅是一項艱巨的經濟任務,更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是當前最大、最急、最需的民生工程。
座談會上,中共中央辦公廳、人民日報社、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證監、民生銀行等6家中直單位駐豫幫扶的代表進行了發言。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考核工作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開展一次。值得注意的是,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除了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等“官方”數據外,還將適當引入第三方評估。
開展扶貧攻堅,是為了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力,帶動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人人。
11月30日,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座談會精神,討論研究我省貫徹落實意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主持會議并講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之際,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召開的第一個中央工作會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
扶貧工作能不能做好,關鍵在于扶貧干部必須有肝膽、見擔當。干部干部,最好先干一步,最怕原地踏步。
這項工作事關重大,《意見》要求中央組織部牽頭,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征求地方意見,研究提出具體辦法。對這些貧困地區來說,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和減貧脫貧的“助推劑”,同時社會各界對如何監管使用扶貧資金也高度關注。
應該明確,首先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的提供等方面;除了錢之外,還需要加大扶貧的基礎制度投入。無論是阜平還是偏橋村,一個共性問題即在于缺人才,很多項目因為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而失敗。
國務院扶貧辦今日將在北京召開2011年度全國扶貧工作會議。資料顯示,中國2001年核定了59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即原來的國家級貧困縣),10年來不少貧困縣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甚至成為經濟強縣,但它們仍然戴著貧困縣的帽子。
近來,該局又多方籌措扶貧款3.5萬元,所捐款項專人管理,主要用于幼兒園、愛心書屋、體育娛樂設施、衛生室、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近日,唐河縣濱河街道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會。街道各駐村工作組成員和包村干部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