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汛期全國氣候年景為中等偏差,主雨帶位于黃河及其以北地區,南方多雨范圍較去年偏大、強度偏強;遼河、海河、黃河、太湖以及浙閩、珠江水系可能發生較大洪水。
一年一度的防汛“大考”開始了。
5月25日,陜西、四川、重慶、貴州、河南、湖北等地出現大范圍暴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大暴雨。我國江南、華南地區已進入汛期,其他地區也將陸續入汛。
從各流域情況來看,“黃河已多年未發生大洪水,但今年流域大洪水發生幾率在增大。”黃河水利委員會防辦主任畢東升表示,得出這樣的結論基于兩點。首先,近兩年黃河來水明顯增多,流域來水呈現轉豐跡象。其次,根據氣象預測,今年汛期黃河流域河源、湟水流域、河套地區等及下游部分地區降水偏多,這些地區覆蓋黃河暴雨洪水主要來源區。
長江流域剛剛全面進入汛期。長江水利委員會防辦副主任陳敏介紹,入汛以來,流域先后發生3次持續強降雨過程,局部地區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災害,一些城市出現局部內澇。但根據綜合分析,預計主汛期6月至8月,長江流域降雨量偏少。其中,長江上中游地區降雨量偏少,下游接近常年,長江中游干流附近明顯偏少,但流域內局部區域可能發生集中性降雨。
珠江流域歷來是防汛的一大重點。今年以來,流域已出現4次大范圍明顯降水過程,流域內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出現災情。珠江水利委員會防辦主任何治波介紹,預測西江、北江及東江可能出現小洪水,但受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影響,出現區域、局部性嚴重洪旱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面對可能出現的汛情,有備才能無患。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提出,要細化工作措施,確保責任到位、組織到位、工程到位、預案到位、隊伍到位、物資到位。
“洪水的準確預報可以說是世界性難題,只能根據綜合分析進行判斷。但防汛工作必須寧可信其有,時刻做好準備!”黃河水利委員會辦公室巡視員侯全亮說。多年來,黃河流域形成的“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工程體系是防洪的基礎,黃河防辦已做好調度運用準備,完善各類防汛預案。在非工程措施方面,各級黃河河務部門正在加強國家儲備防汛物資管理,對防汛物資進行補充、維護和保養,各支黃河機動搶險隊也已進入備汛狀態。“下一步,我們還將對上游水庫河道、干支流重要水庫、水文通信、下游灘區等防汛準備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利用汛期到來前的有限時間,抓緊病險工程除險加固、水毀工程修復,大力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侯全亮介紹。
“今年長江流域防汛工作面臨一些挑戰。”陳敏直言不諱,一來在建工程多,安全度汛任務十分繁重。二來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群眾性查險搶險能力缺乏,實戰經驗不足,搶險人員落實難。盡管如此,“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各項防汛抗旱責任制,加大培訓力度,抓緊修訂完善各類防汛調度方案和應急預案,加快病險工程除險加固和應急度汛工程建設,補充備足搶險物料,落實好水庫水電站安全度汛的各項措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