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臥底調查“走鬼”燒烤檔踢爆食品安全黑幕
開篇語
“走鬼”,一個自我國改革開放后從香港傳入的新名詞。它在不同人眼里有著不同的含義:工商、城管稱其為無證照流動小販;部分下崗職工及進城務工人員把它當作一份賺錢養家的職業;經常光顧“走鬼檔”的顧客將其看成生活中的一種補充;大多數市民則認為“走鬼檔”是臟亂差的代名詞。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活躍在廣州的大大小小“走鬼”不下萬余檔,牽涉從業者高達數萬人之眾。
無論是“創衛生城市”還是“創文明城市”,“走鬼”都是廣州面臨的一個棘手卻又必須正視并解決的大問題。
半個月來,本報4名記者以“走鬼”的身份進行了體驗式經營,在夜幕降臨后推著燒烤檔走上了廣州街頭。十天多里,記者切身體會了成千上萬“走鬼”的酸甜苦辣,其中也有種種黑幕,同時親身體驗了“走鬼”與“城管”之間你來我走、你搶我奪的不和諧紛爭?! ?/p>
盡管市民向來對“走鬼”燒烤檔污染環境、騷擾居民、占道經營、影響市容的四大“罪狀”罵聲不斷,但是“走鬼”燒烤檔屢禁不絕,街頭燒烤甚至受到許多學生和都市白領的青睞。多數人并未意識到,“走鬼”燒烤檔的食品衛生問題更加令人擔憂!
本報記者歷時半月臥底調查后,把“走鬼”燒烤檔14種常用燒烤原料及成品送交廣州市衛生檢驗中心進行了檢測,結果讓人觸目驚心——燒烤后的茄子、韭菜所含大腸菌落是標準值的30余倍,原料肉腸含強致癌物質亞硝酸鹽超標11倍。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大量燒烤檔使用的雞腿、雞翅等原料大部分是來自未經檢驗檢疫的進口“問題肉”。而燒烤用的辣椒粉配料添加色素、食用油多使用潲水油等也嚴重危害著消費者的健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