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開封農民陸文明從農村到城市務工。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普及,陸文明打算重回農村。
(出現場修剪花草)
今年65歲的陸文明正在鄭州一社區修剪花草。2000年還在開封杞縣務農的他,聽說鄭州綠化需要花木能手,便扔下鋤頭到鄭州務工。那一天的行程讓老陸記憶猶新:
(出錄音)“現在小孩都有車了,從開封到這2個多小時。那時是鄭汴路,鄭開大道還不開,坐的是大巴車,從俺村到老東站得4個小時。”
此后,陸文明在鄭州一家單位做起了花木養護。從最初的幾百塊到現在的幾千元,收入的增加讓老陸一家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出錄音)“那時候的工資是400塊錢。那工資還不行。反正夠吃吃完就不落啥了。三年漲了800,現在到2000。”
老陸說,十年前在老家種地收益少、支出大,一年到頭攢不了幾個錢,遇到收成不好時,可能還要倒貼。2006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又不斷加強各項惠農政策,這讓老陸動了回家種地的心思:
(出錄音)“種地比以前掙錢了,地里有補貼不交公糧,一畝地補幾十塊錢呢,取消農業稅了,麥子賣到1塊多,一畝地千把斤麥,俺十來畝地一季萬把塊錢呢。”
如今老陸的兩個兒子都留在了鄭州工作,原本可以在城市享福的他卻決定重回農村:
(出錄音)“現在我得回農村,農村空氣好,農村也弄得可干凈都是樓。比以前強的多了。”(河南臺記者溫曉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