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峰
張志峰,方城縣看守所所長。工作中,他敢于創新,所開創的“三所工程”即“安全所、文化所、 愛心所”模式,讓他在短短三年的時間,把一個省廳掛牌“后進看守所”打造成了全省先進看守所。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在全省監管系統予以推廣。
“組織信任我,我一定要干出一流業績”
2011年 6月,為改變方城縣看守所全省后進的現狀,該局黨委將張志峰調往該所任所長。
張志峰的妻子景興萍,是方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護士長,每天都要到病房查房,及時掌握病人病情。張志峰受到啟發,心想:如果看守所也每天“查房”,豈不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在押人員的情況?
于是,張志峰開始在該所實施“集體查監室制度”。即:每天上午8點20分,他準時帶領值班民警,深入監室“查房”,了解在押人員狀況,及時掌握監室內的動態。
另外,張志峰還將原“巡控室”升級為“指揮巡控中心”,從而實現監區管控工作大大提效,“握指成拳”,使該所形成了以“指揮巡控中心”為龍頭,其他各崗位為依托,覆蓋監所的監控視頻系統為保障,立體化、無縫隙、順暢有序的監所安全保障體系。“指揮巡控中心”運行兩年來,發現并制止違規苗頭2000余起,收繳違禁、危險物品100余次,及時消除事故隱患50余起。
同時,張志峰深知看守所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在押人員比常人更需要關懷。為此,他又提出了“親情式幫扶”理念。于是,他帶著醫生走進監室,為在押人員檢查身體。醫生檢查時,他在旁邊詳細地記錄,如發現重病在押人員,他就聯系醫院及時治療。
為了提高在押人員的思想覺悟,張志峰繼而在高墻內創辦了“百家講壇”,邀請法律專家、心理咨詢師及在押人員現身說法……
由此,張志峰成功創建了以“集體查監室制度”為代表的“安全所”;以“親情式幫扶”為代表的“愛心所”;以“百家講壇”為代表的“文化所”,并順利摘掉了全省“后進看守所”的帽子,直接晉升為全省三級看守所。
如今,方城縣看守所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已經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廣泛推廣。當記者問張志峰對看守所今天的成績有何感想時,這位樸實的所長說:“組織信任我,我就務必把工作做好,干出一流業績。”
“張所長給了我們關愛與溫暖,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
“一顆顆蒙塵的心難免會走錯路,關鍵要看我們能否將他們拉回正道。”這是張志峰的口頭禪。在他的帶動下,全所廣泛開展“爭當在押人員兄弟姐妹的親情式幫扶”活動,民警們用關愛營造溫馨環境,通過服藥時的一杯熱水,節日時的一條給在押人員家人的問候短信等等,用真情感化著在押人員。
兩年前的一天晚上,在押人員李某突然叫喊胃痛,值班民警馬上送他到縣醫院。經診斷,李某是因胃潰瘍導致胃出血,急需手術。可李某的家人都不愿管他。得知情況后,張志峰趕到醫院:“在押人員患病與常人一樣,家屬不管,我們公安民警管,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他。”手術時,醫院血庫沒有跟李某血型匹配的血漿。于是,民警們紛紛挽袖爭相為他獻血。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出獄后的李某從零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后來成為一名資產百萬的礦產老板,他逢人就說:“張所長是我的恩人,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
另一名在押人員宋某告訴記者:“我們雖然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張所長并不歧視我們,給了我們關愛與溫暖,我們唯有積極改造,才對得起他的良苦用心……”
“我愧對家人,但我無愧于工作”
作為一個警察的妻子,景興萍知道丈夫肩上責任之重,她不但承擔起了照顧女兒和公婆的重擔,而且還力所能及地幫助丈夫。
張志峰初到看守所那段時間,所里醫療水平還很差,景興萍便經常用業余時間為生病的在押人員看病、輸液。景興萍的舉動,打動了看守所所有的人。看守所內勤張欣說:“景護士長可是我們所里的‘大功臣’,我們還真離不開她呢。”
最令張志峰心酸的是,每次回到家中,他伸手去抱女兒時,女兒卻怯生生地躲開。提起家人,張志峰一臉愧疚:“我愧對妻子,是一個不合格的丈夫;我更愧對女兒,是一個不稱職的爸爸,但我對得起這份工作,我盡力了!”
“剛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他,認為他過于嚴厲。而今,他是大家公認的優秀所長,改變了全所民警的工作態度,溫暖了在押人員的心靈,把全省‘后進看守所’變為先進所,是必然。”該所民警老孫動情地說。 (李巧娟 賈鋒 姚文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