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題:6月1日起,新媒體如何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解讀新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疇。今年6月1日起新規施行后,將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帶來哪些變化?新媒體如何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記者對此采訪了國家網信辦和有關專家。
記者從國家網信辦獲悉,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于2005年施行。隨著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的快速發展,近年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出現了非法網絡公關、虛假新聞等行為,嚴重侵害了用戶合法權益;同時,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出現和普及,使過去立足于“門戶網站”時代的管理背景發生改變。
“規定修訂的上位法依據包括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網絡安全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這個規定是落實網絡安全法中信息安全責任的一個體現。”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認為,規定加強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流程管理、細化平臺管理、落實處罰責任,可以讓互聯網新聞信息發布更加法制化、規范化。
規定提出,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禁止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
這是否意味著凡是通過微博、微信等形式發布新聞信息都要取得許可?
對此,王四新表示,規定主要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進行了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包括以下類型:一是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服務,申請主體限定為新聞單位(含其控股的單位),取得該類許可的同時可以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轉載服務。二是互聯網新聞信息轉載服務。主要是指新聞單位(含其控股的單位)以外的其他法人單位。三是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平臺服務,主要是指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等傳播平臺;傳播平臺同時提供采編發布、轉載服務的,要按要求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轉載服務許可。
“普通公眾通過自己個人的微博、微信公號等公眾賬號發布、轉載信息不在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許可范圍內。”王四新說,總的看,任何單位和用戶都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需要強調的是,互聯網平臺需要承擔審核平臺賬號的開設信息、服務范圍等主體責任。
記者了解到,對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成為規定的一大亮點。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規定明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對用戶身份信息和日志信息負有保密的義務,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針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非法網絡公關、水軍等現象,規定明確予以禁止,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新聞信息呈現或搜索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此外,規定還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時,遵守著作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并強化舉報監督制度,既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舉報制度,及時處理公眾舉報,也規定國家和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向社會公開舉報受理方式,接受并處理舉報。
基于網絡的新媒體就已經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溝通和交流方式,在目前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的狀態下,我們必須關注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新問題。
當下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的部分矛盾也日益凸現,新聞宣傳工作必須正確認識到這些復雜群體、事件間的關系,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和實質的前提下,不斷豐富完善實踐其理論思想。
司法解釋明確,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絡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決定》將《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款“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6倍。
——求是雜志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整合內部組織架構,調整人員構成,設立全媒體或融媒體機構,統籌采編資源,推動融合發展。——中央電視臺建立重大宣傳報道臺網一體化統籌機制,建立新聞素材融合共享機制,在重要活動報道中建立“融媒體編輯部”,推動臺網融合。
隨著新興媒體的廣泛應用,輿情越來越成為工作中需要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處理得好,能夠彰顯黨委政府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反之,就會影響地區形象、甚至失信于民。
在買會員追劇、看電影的時候,在付費下載偶像的新歌的時候,你是不是猛然意識到,告別免費網絡時代已經很久了?確實,中國目前的網絡視聽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5億,而互聯網巨頭們已經漸漸停止了跑馬圈地
河南新媒體聚合榜立足河南縣域經濟體,全網直接覆蓋粉絲數已超過千萬,直達用戶,影響力巨大,真正做到了全覆蓋、全媒體的形態。3、微信傳播指數WCI: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 文章的傳播度、覆蓋度及公號的成熟度和影響力,來反映微信整體熱度和公眾號的發展走勢。
“河南新媒體聚合榜”由河南省廣電協會、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電臺FM107.4綠色頻道、映象網、清博大數據聯合發布。3、微信傳播指數WCI: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 文章的傳播度、覆蓋度及公號的成熟度和影響力,來反映微信整體熱度和公眾號的發展走勢。
河南新媒體聚合榜”由河南省廣電協會、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電臺FM107.4綠色頻道、映象網、清博大數據聯合發布。
8月30日,全媒平臺在新華社總社新聞大廈正式發布上線,新華社社長蔡名照和中央及地方主流媒體有關負責人共同啟動全媒平臺上線。
8月23日,河南全省網信辦主任座談會在鄭州舉行。會議傳達學習了全國網信辦主任座談會、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精神,并對下半年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逐步進入新媒體時代。技術的變革對媒介產生了多種深遠影響,隱私權受到空前的挑戰。各種新媒介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人們處于更加透明化的位置,赤裸裸地暴露在數據之中。
新媒體中的代表人士被列為統戰工作的重點對象,這既是新媒體人的一種榮耀,也是統戰工作的一個創舉。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針對如何減少微信謠言,童慶安認為,作為微信平臺的管理者要對謠言及時處理,控制謠言的傳播,并及時發布相關澄清內容進行證偽。
“河南新媒體聚合榜”由河南省廣電協會、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電臺FM107.4綠色頻道、映象網、清博大數據聯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