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省河南,已不單單靠農業“立身”
2003年,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構想初步提出;2005年,《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完成;2006年以來,中原城市群整體呈現出要素聚集、內外聯動、合作共贏、加速崛起的良好態勢。
從李克強開始,幾任河南省委書記接力,不斷推進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豐富和延展了中原城市群的內涵與外延,中原城市群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績。
農業大省的工業化緣起
時間回到1998年6月,時年43歲的李克強從團中央第一書記調任河南當選省長時,河南的城鎮化率只有20.8%。城鎮化的落后,導致產業結構升級緩慢。
如何轉變這一落后面貌?李克強到河南不久,一位官員建議他在河南要先抓農業,但李克強的回應是:“我就是要改變這種就農業論農業的思路。”
早在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期間,李克強便發表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文中開宗明義:一個國家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首先必須實行工業化。他當時建議要松動戶口政策、改革土地產權體制,認為“現有土地關系下農業經營的規模不經濟問題遲早要得到解決”。
這套思路,在“農本意識”根深蒂固的河南,不啻引發了一場“政壇沖擊波”。
“李克強書記親自組織了一次次調研,召開了一次次座談會,不厭其煩地講述要富裕農民,就必須減少農民的道理,講述農業的基礎要鞏固、要提升,就必須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而要做到這一切,只有靠城鎮化的發展才能實現。”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介紹,這種“反彈琵琶”式的啟迪,逐漸統一了各級干部的思想。
隨后,在李克強的直接領導和推動下,協調發展大中小城市、規劃建設鄭東新區、謀劃中原城市群、振興小城鎮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相繼展開,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空前增強。
2004年3月,中央正式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構想。中原崛起戰略的提出,為國家制定出臺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市長和市民誰養活了誰
有了中原崛起的理論基礎,創建“中原城市群”戰略的提出也就順理成章。
原省社科聯研究員趙懷讓介紹,在李克強的主持下,河南開始系統謀劃“中原城市群”發展,適時提出了“中心城市帶動戰略”,2003年8月,《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出臺,正式將“中原城市群”確定為河南今后一個時期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
“事實表明,‘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和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符合實際,為后來國家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提供了示范標本。”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說,中心城市帶動和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的實施,切中了河南城鎮化的肯綮,促使河南城鎮化進程實現了質的跨越。
2003年年底,李克強又進一步明確要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建設大鄭州,真正發揮中心城市的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
谷建全回憶說,當時有反對意見說:“城市大了,怕不好解決就業?!崩羁藦娀貞f:要先搞清楚究竟是市長提供了就業、給了市民飯碗,還是就業繁榮了城市、然后養活了市長。
鄭汴融城:中原城市群的切入點
中原城市群的目標比較宏大,應該選一個切入點。
“2004年年底,李克強書記調任遼寧后,接任的徐光春書記也非常重視中原城市群的建設,提出了鄭汴融城的構想?!甭尻枎煼秾W院院長梁留科介紹說。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回憶說,“經過醞釀討論,到2005年初,人們越來越清楚的是,中原城市群涵蓋的面積這么大,城市這么多,不可能同步推進,一定要先找一個切入點,于是鄭汴融城的戰略就浮出水面?!?/p>
2006年11月20日,鄭州到開封39.2公里的城際公路通車,目前,兩城之間已經實現“電信同城”,兩城合并本地網,共用一個區號,并實現了金融同城匯兌。
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中原城市群
2009年11月底,盧展工任河南省委書記。
他上任后,提出了構建中原經濟區的設想:范圍包括河南全省18個市地及山東、安徽、河北、山西12個地市3個縣區,人口共1.7億;河南屬于規劃中的重要部分。
盧展工表示: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構想,是歷屆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探索的重要成果,是對中原崛起戰略的持續、延伸、深化和拓展,是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載體和平臺。
2008年,時任省長、現任省委書記的郭庚茂到河南履新不久,就把他的第一次調研選中了鄭州航空港建設。在仔細了解了航空港樞紐規劃和二期規劃之后,他做出了一個清醒冷靜的判斷:“這個事一定要當‘一號工程’來做,河南的將來要靠機場?!?/p>
2013年3月,郭庚茂任河南省委書記后,更是不遺余力,大力推進鄭州航空港區建設。他多次提醒省政府和鄭州市:鄭州航空港做好了,有可能使我們搶占一個新高地,邁上一個大臺階,改寫中原地區在中國經濟版圖中長期落后的歷史。
“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就是建設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大中原城市群。”谷建全表示,而鄭州航空港區的發展,也將引領中原經濟區的發展,促進中原城市群的建設,這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記者 李凌/文 記者 邱琦/圖)
伴隨著中原城市群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現代城鎮體系日臻成熟,為河南優化經濟結構蓄積動能。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把制度建設作為核心,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最終推動河南經濟實現提質增效。
起草組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省直部門、高等院校和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負責同志的意見建議。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對于報告中對洛陽新的戰略定位,李亞認為,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洛陽寄予的厚望,是洛陽發展的新的重大機遇,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就大戰略布局來說,鄭州、洛陽同屬“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通過產能合作,可以帶動全省更快、更全發展。
除了鄭州、洛陽,剩余的16個“小伙伴”如何發展,黨代會報告也根據各地市的特點,分別支招。支持省際交界城市提升跨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支持省直管縣(市)加快發展。
核心提示丨對于“副班長”洛陽的未來,黨代會報告給予了明晰定位。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將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并首次提出“推動豫西北與洛陽的聯動發展,形成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下個五年,河南娃上學那些事是這樣的 報告用這樣一句話開啟未來五年河南的教育規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等,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爭創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積極引進嫁接國內外名校開展合作辦學。
9月10日6點31分,隨著G1908次列車緩緩駛出鄭州東站,鄭徐高鐵正式上線運營,我省“米”字形高鐵的“十”字形骨架也正式形成。線路全長:361.937公里 設計行車速度:350km/h 河南省境內長度:252.826.km 全線設站:9個,分別是鄭州東站、開封北站、蘭考南站、民權北站、商丘站、碭山南站、永城北站、蕭縣北站、徐州東站
9月10日6時31分,鄭徐高鐵第一趟列車G1908次駛出鄭州東站。⑨6本報記者史長來攝 本報訊(記者董娉)9月10日早上6時31分,鄭徐高鐵首趟列車G1908次緩緩駛出鄭州東站,歷經三年半的建設,鄭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8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圍繞謀劃推進未來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張大衛、劉炯天、張改平、尹書博、李庚香、谷建全、張占倉、劉榮增、耿明齋、鄭泰森、高衛星等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先后發言。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那么,在整個“十三五”的5年中,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河南如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成為全省上下十分關注的話題。
謝伏瞻提出,要牢牢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夯實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物質基礎。
在河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共同奮斗的這個關鍵時刻,李長春同志在河南工作期間文稿選編《中原大地奮進曲》出版發行,這對于我們鑒往知今,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很有意義。
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河南經濟的快速騰飛,一定要繼續用好“中原城市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這兩大“利器”。
在“交通建設重點工程”中,指出要“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中原、成渝、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