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升級
7月2日,南京江北國家級新區正式獲批,成為全國第13個國家級新區。4月5日,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也正式獲批,進入國家級城市群序列。
這在河南引發一片悲觀之聲,說是河南被拋棄。但事實并非如此,去年,中原城市群規劃就已進入國字號規劃。
南京江北國家級新區獲批,特別是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獲批后,在河南引起震動。
因為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獲批后,中國五大城市群已經拼圖成形,僅在長江沿線就有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而河南倡導的中原城市群一直未能進入城市群名單。因此,不少人都說,老家河南再次被祖國母親“遺棄”。
大致一聽,這好像有一定道理:河南多次被遺忘或被遺棄:政策資源、財政資源,特別是在教育資源、交通樞紐等方面,河南的確是政策的洼地。
根據新華網的報道,由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組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既承東啟西又連南接北,應該說是戰略地位突出。長江中游城市群獲批后,在中部地區,預測未來強化武漢、長沙、南昌中心城市地位的腳步必將加快。
“在中部崛起中,武漢將起引領作用,河南將無出頭之日。”在大河論壇上,不少網友這樣表示,過去,武漢和鄭州一直在做龍頭之爭,現在,武漢有了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一大利好,將成為長江中部的龍頭城市。
網友失落:河南被“拋棄”?
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介紹,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公布,明確提出加快培育中原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表明,中原城市群已經進入國字號規劃。
“中原城市群有廣義和核心區之分。廣義的中原城市群包括18個省轄市。”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介紹,但核心區域是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共9個省轄(管)市,14個縣級市、33個縣、340個建制鎮。區域土地面積為5.87萬平方公里,占河南全省的35.1%;總人口4012.5萬人,占全省的41%。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提供了一份研究結果:1996年至2008年間,省轄18市的GDP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有8個市是上升的,10個市是下降的。而比重上升的城市,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地區。在中國15個城市群中綜合實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原地區第一位。
中原城市群去年就進入國字號規劃
雖然中原城市群這次沒有獲批,但去年能夠進入國字號規劃,已實屬不易。
因為,中國目前正在形成25個城市群,其中已基本建成11個,正在建設的有14個。而能否進入《城鎮化規劃》中,則視為城市群能否上升為國字號的重要標志,這是所有城市群的夢想。
在城鎮化規劃出臺前期,有關城市群的角逐已顯得日益白熱化。2013年6月初,曾經有傳聞稱發改委擬將國家級城市群由現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3個,擴容到5個。剩余的兩個名額將花落誰家?20多個省份都在多方努力。
2013年春節前后,我省看到了希望。
“中央城鎮化會議結束后,國家有關規劃提到成渝、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省社科院院長喻新安說,“這樣說來,中原城市群至少是二級城市群,以前和中原城市群并列的有七八個。這說明,中原城市群有進入國家級規劃的可能,于是,我省加大了工作力度。”
“競爭非常激烈。為了中原城市群進入國家《城鎮化規劃》,省里做了很多工作。一次,為了見到國家發改委的領導,我們省領導在發改委從早上上班一直等到晚上9點。”省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僅省發改委就多次進京,和國家發改委溝通聯系。“最終,《城鎮化規劃》設立了7個國家級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名列其中。”他說,這個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中原城市群正式進入國家城市群規劃里邊,成為全國十大城市群之一。”2000年就做了第一個中原城市群規劃的馮德顯介紹,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國字號城市群的含金量
武漢中心論的破滅
此次,長江城市群的獲批,是武漢中心論的破滅,武漢、鄭州各成中心城市!
“多年來,武漢一直想代表華中,它想帶領華中6省共同發展。”馮德顯介紹,武漢的經濟力量也比較強大,鄭州和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但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河南有了中原經濟區,鄭州有了中國唯一的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和武漢的差距在縮小,“同屬中部地區,武漢、鄭州、長沙的經濟實力是不容小覷的,三個城市各有所長,稍有政策支持,爆發力也是相當大的。”馮德顯說,武漢雖然略勝一籌,但還沒有到其他城市趕不上的地步,如今的輻射力還只有湖北省那么大,對鄭州和長沙、合肥的輻射力、影響力也是鞭長莫及。
現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獲批,意味著武漢徹底失去了當中部老大的可能,也失去了北上中原的機會。“武漢從過去想成6個省之首,萎縮成現在的3個省的中心城市,地盤大大縮小。”馮德顯介紹,“而且,在這個城市群中,武漢和長沙、南昌是平起平坐的,沒有高下之分。武漢和長沙的差距并不大,想成為龍頭城市,并不容易。”因此,想必武漢是有苦難言。
以后,鄭州和武漢各是自己省份的中心城市,互不輻射,互不干擾!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一個虛擬的城市群,宏觀的支持政策會多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少,我對它的價值有懷疑。”馮德顯表示,在中部,有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可以運作的,層次不一樣。“中原城市群和武漢城市群并駕齊驅,在同一個臺階上競爭”。(記者 李凌/文 沈翔/圖)
伴隨著中原城市群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現代城鎮體系日臻成熟,為河南優化經濟結構蓄積動能。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把制度建設作為核心,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最終推動河南經濟實現提質增效。
起草組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省直部門、高等院校和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負責同志的意見建議。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對于報告中對洛陽新的戰略定位,李亞認為,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洛陽寄予的厚望,是洛陽發展的新的重大機遇,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就大戰略布局來說,鄭州、洛陽同屬“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通過產能合作,可以帶動全省更快、更全發展。
除了鄭州、洛陽,剩余的16個“小伙伴”如何發展,黨代會報告也根據各地市的特點,分別支招。支持省際交界城市提升跨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支持省直管縣(市)加快發展。
核心提示丨對于“副班長”洛陽的未來,黨代會報告給予了明晰定位。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將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并首次提出“推動豫西北與洛陽的聯動發展,形成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下個五年,河南娃上學那些事是這樣的 報告用這樣一句話開啟未來五年河南的教育規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等,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爭創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積極引進嫁接國內外名校開展合作辦學。
9月10日6點31分,隨著G1908次列車緩緩駛出鄭州東站,鄭徐高鐵正式上線運營,我省“米”字形高鐵的“十”字形骨架也正式形成。線路全長:361.937公里 設計行車速度:350km/h 河南省境內長度:252.826.km 全線設站:9個,分別是鄭州東站、開封北站、蘭考南站、民權北站、商丘站、碭山南站、永城北站、蕭縣北站、徐州東站
9月10日6時31分,鄭徐高鐵第一趟列車G1908次駛出鄭州東站。⑨6本報記者史長來攝 本報訊(記者董娉)9月10日早上6時31分,鄭徐高鐵首趟列車G1908次緩緩駛出鄭州東站,歷經三年半的建設,鄭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8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圍繞謀劃推進未來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張大衛、劉炯天、張改平、尹書博、李庚香、谷建全、張占倉、劉榮增、耿明齋、鄭泰森、高衛星等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先后發言。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那么,在整個“十三五”的5年中,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河南如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成為全省上下十分關注的話題。
謝伏瞻提出,要牢牢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夯實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物質基礎。
在河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共同奮斗的這個關鍵時刻,李長春同志在河南工作期間文稿選編《中原大地奮進曲》出版發行,這對于我們鑒往知今,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很有意義。
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河南經濟的快速騰飛,一定要繼續用好“中原城市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這兩大“利器”。
在“交通建設重點工程”中,指出要“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中原、成渝、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