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山紅葉
李克強總理指出:旅游業不僅是中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生
力軍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舞臺,也是實現扶貧脫貧的重要支柱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助推器。竹林鎮認真學習中央精神,結合實際落實總理指示,長壽山地熱井開鉆暨溫泉小鎮旅游項目啟動,同時風情古鎮、國際汽車營地旅游項目也正式簽約,這是竹林旅游富民、惠及民生的重大旅游工程,是落實中央精神建設美麗竹林的體現,是竹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體現,是加快推進竹林“旅游興鎮”戰略實施的重大舉措,必將為竹林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重大成果。現將本次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深遠影響簡要敘述如下,便于諸位媒體朋友參考:
三喜臨門
竹林長壽山地熱井開鉆暨溫泉小鎮旅游項目啟動,同時風情古鎮、國際汽車營地旅游項目正式簽約。
地熱溫泉項目,是依托長壽山的地熱資源投資建設的集“休閑度假、娛樂、養生”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項目;風情古鎮項目,以傳統民間市井文化為敘事線索,展示河南璀璨文明,打造文化功能多元化的民俗旅游產品;國際汽車營地項目,針對新興的房車旅游而規劃建造的露營基地,也是全省規劃的五家之一。
“吃水貴如油”的地方有了溫泉
竹林原是一個水缺如油、土地貧瘠、自然經濟條件較為惡劣的窮山村。上個世紀80年代初,為了解決吃水用水難的問題,先是在南山北山打五百多米深的井十多口,未找到水源。1996年投資1200萬在鄰鎮礦區引水,使用兩年后,水源枯竭又被缺水的頑癥所困擾,后經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支持,終在2003年經四級提灌,跨越32公里鋪設大型地下管道引來黃河水,徹底解決了竹林人千百年來吃水難用水難的問題。
“有女莫嫁竹林溝,竹林吃水貴如油”的民間俗唱是竹林人舊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老竹林人對舊生活最深刻的回憶。水,曾是多少年制約竹林發展的最大問題,一部竹林發展史飽含了竹林人多少年求水覓水的艱難曲折,一部竹林發展史也是竹林人求水覓水的歷史。而如今,經過勘探,長壽山竟然蘊含了豐富地地熱資源,竹林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過去連涼水都沒有的地方現在居然能夠開發建設地熱溫泉,這是多么令人驚喜地事情!這是多么令人歡欣鼓舞的事情!
長壽山地熱溫泉項目是竹林鎮與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的新能源項目,是竹林鎮為進一步適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綠色可持續循環經濟,科學開發利用地熱能新能源,推進區域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竹林旅游產業的重大提升,竹林旅游富民、帶動發展的重大舉措。
國際汽車營地“鳳棲”竹林長壽山
長壽山國際汽車營地是河南省五家汽車營地之一,也是我鎮著力打造的鄭州市民自駕休閑旅游后花園。長壽山國際汽車營地項目由河南豫旅投資有限公司與鞏義市竹林鎮鎮東街社區居委會合作開發建設。位于長壽山景區,用地約100畝,總投資2億元,建設周期12個月。項目擬建設營地服務中心、自駕車營區、房車營區、餐飲服務區、木屋等特色住宿區及活動區等內容,建成后將成為河南省汽車營地示范營區,預計年綜合營業收入可達2000萬元,帶動三產就業300余人。該項目將更好地服務長壽山景區日益增長的自駕車游客群體,豐富、提升長壽山景區的旅游業態和服務水平。在這些露營區內,露營愛好者及自駕車出游的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喜好,直接將自己的愛車或者房車駛入長壽山自然風景區內安營。營地都有配套的服務站,為前來露營的游客提供服務,并保障游客夜間露營的安全。營地也為游客提供“私屬”露營區域,露營者不僅車輛可以停靠在露營車位內,并同時享受“戶外私家小花園”的休閑方式,與家人、朋友在露營車位內燒烤、野炊(每個露營車位內設有供電及上下水設施)。在營地門區和綜合服務大廳內設有陽光餐吧、呼叫中心、接待中心、醫療站、淋浴、衛生間、汽車救援等設施,這些設施將為露營者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務。
風情古鎮
風情古鎮,是河南土伴農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繼開發青島藏馬莊民俗村后開發的第二個鄉村旅游樣板項目,該項目占地81.45畝,總投資3500萬,是集民俗表演、手工作坊、特色小吃、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紀末手工業、酒吧、民宿客棧等為一體的文化旅游項目,是竹林鎮推進民俗產業升級,推進民俗生態經濟的高效循環,整合優質民俗資源,為保護傳承中華優秀民俗資源的一項重要舉措。
風情古鎮以傳統民間市井文化為敘事線索,以傳統文化作為園區文脈,薈萃各地特色傳統人文風貌,鋪墊深厚文化底蘊。通過豐富的游樂體驗,展示河南璀璨文明,打造文化功能的多元化,復合多樣特色的民俗旅游產品。走進風情古鎮,就會感受到一部凝固的歷史和流動的畫卷。
經濟強鎮話轉型
近年來,竹林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旅游興鎮、文明塑鎮”發展戰略,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目前全鎮有上市上市企業3家,支柱產業為制藥、耐材、鐵路配件、石油壓裂支撐劑、電子等,全鎮工商企業近千家。2015年全年完成社會總產值68億元,上繳稅金2.2億元,財政收入9116萬元,人均收入34800元。竹林是全市鎮區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人均納稅最多、人均收入最高的鎮。
“寫好旅游文章”,竹林如椽大筆刻鐵有痕。依托獨有的人文資源和良好的生態資源,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2015年,長壽山景區接待游客突破80萬人次,近百家農家樂發展紅火,帶動就業30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創業。目前,旅游業已成為撬動竹林經濟轉型、綠色發展的“杠桿”。
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竹林鎮黨委書記趙明恩說:“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新型發展道路。為此竹林鎮提出‘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的發展戰略,選擇旅游突破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竹林鎮將旅游開發與轉型升級深度融合、無縫對接,數十年堅持生態文明建設,2015年再獲 “國家園林城鎮”、“國家宜居鎮”的榮譽。在維護綠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銀山,形成了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創造了奇山秀水更加美麗的生動局面。竹林人用自身的實踐,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充滿自信,以“旅游突破”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重拳出擊,旅游興鎮
2008年以來,竹林鎮累計投資2億多元打造長壽山景區,完善提升長壽山的基礎設施建設、景觀建設,生態建設,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AAA景區、鄭州市森林公園。長壽山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為核心,讓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并重,生態之美與生產之美交融,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
近年來,每到深秋季節,來到長壽山登高望遠、觀賞紅葉的游客逐年倍增,進入景區車水馬龍、游客如云的景象被媒體朋友形象地評價為:井噴。這一井噴態勢讓竹林鎮應運而生了前景廣闊的旅游經濟,3000多居民群眾轉變就業創業觀念,參與發展旅游。踏上這片土地,感受到的不僅是繁榮,更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希冀。
發展旅游以來,這些年雖然我們也做了一定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距離中央的要求還很遠,距離“旅游興鎮”的目標還很遠,距離人民群眾的期望還很遠。為加快推進“旅游興鎮”的戰略步伐,搭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實現旅游富民、旅游富鎮,我鎮經過充分地考察,引進財團智團、進行專項規劃建設,對竹林鎮旅游發展進行全面提質升級。今天不僅是長壽山地熱井開鉆暨溫泉小鎮啟動儀式,同時風情古鎮打造、國際汽車營地旅游項目也正式簽約,三大旅游項目對于推動竹林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廣大居民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實現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
12月8日,市委書記何雄、代市長宋殿宇帶領市直部門和縣區有關負責同志,實地觀摩清豐縣、南樂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和基層黨建工作。何雄在觀摩中強調,我們一定要牢記使命、堅定信念,強化責任、勇于擔當,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奮力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近日,省財政廳組織專家,根據《河南省財政獎補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申報指南》有關要求,對各市縣上報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評審。經評審,最終確定了共321個村的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名單,現已公示。
汜水因汜河而得名,古稱“雄鎮”,“汜水關”又稱”虎牢關”,位列古代中國八關之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兩京襟帶、三秦咽喉”之美譽,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高村鄉劉溝村是位于滎陽市北部邙嶺的一個小村落,轄9個村民組,348戶,1555口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老領導們的關心支持幫扶下,劉溝村圍繞“立志興榴、奔向小康”的發展目標,昂首闊步。
民權村位于鞏義市大峪溝鎮南部山區,屬深山區農村,地處中原腹地,東瞻河南省會鄭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陽,是中原城市群正副中心的“節點”,310國道、連霍高速、焦桐高速、省道314、省道237等在民權村周邊范圍構建了四通八達的公路路網,交通便利。
水道口村,位于鞏義市,鄭州市兩大經濟開發區之間,距鞏義市1 7公里,鄭州市56公里,南有310國道,北有中原西路,楊涉公路貫穿村中,連接南北兩大交通要道,環村的水泥道路組組相連。
據了解,這個不足500人的小村,還是河南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它哪里這么吸引人?跟著記者去看看吧!
依托大浪口村現有500畝自然坑塘,以民俗體驗、休閑農業為主題,發展鄉村旅游。規劃建設集溫泉、民宿、餐飲、游樂、瓜果采摘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村。
葉縣辛店鎮桐樹莊村位于桐柏山余脈的望夫石山腳下,交通條件便利,距省道平駐公路2公里,距焦桐高速葉縣南站出口2.5公里,區位優勢明業,桐樹莊系國家級貧困村。該村轄七個自然村,四個村民組,總面積14.7平方公里,人口532人,耕地540畝。
襄城縣丁營鄉溝劉村地處丁營鄉的南部,距縣城22公里,同時位于許昌、漯河、平頂山三市交界之處,緊靠道教圣地一一五岳廟。該行政村有9個村民組,轄溝劉、屈莊兩個自然村,全村有655戶,1935人,耕地1260畝。
尹集鎮位于舞鋼市東南部10公里處,總面積102平方公里,下轄19個行政村,186個村民組,121個自然村,全鎮人口2.7萬人,屬山區鎮、革命老區。東與西平接壤,南與遂平、泌陽相鄰,西與新中國治灘第一壩—石漫灘水庫相依,北與田崗水庫相連,地處駐馬店、漯河、平頂山三市、四縣交接地帶。鎮區緊鄰市區,省道七蟻線公路縱穿南北,縣道尚尹公路,尹出公路(尹集至西平出山)橫貫東西。
林樓新型農村社區位于魯山縣下湯鎮西部,昭平臺水庫上游,至鎮區直線距離1.5公里,村名由解放前村里有林姓地主家里的兩層小樓而來,現已了無蹤跡。
八月丹桂飄香,筆者來到黃道鎮王英溝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恬淡的鄉村水墨畫:錯落有致的老墻瓦屋古樸靜謐,蒼翠遒勁的老槐樹雕刻般矗立村舍道旁,平整的村道曲曲彎彎通向各家小戶……
三間房村位于寶豐縣觀音堂林站西北10公里。這里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石墻青瓦的古村落依河而建,錯落有致,古色生香。
文峪鄉紅石谷、櫻桃溝景區距盧氏縣城10公里的廟溝村,與S322省道毗鄰,全村4個居民組,532口人,轄區面積近8平方公里。景區內渾然天成的紅石谷景觀,在地理學上稱丹霞地貌,形成于一億七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