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黃道鎮王英溝村
郟縣黃道鎮王英溝村
八月丹桂飄香,筆者來到黃道鎮王英溝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恬淡的鄉村水墨畫:錯落有致的老墻瓦屋古樸靜謐,蒼翠遒勁的老槐樹雕刻般矗立村舍道旁,平整的村道曲曲彎彎通向各家小戶,健碩的紅牛三三兩兩或臥或立悠閑自在,石墻木柱的老房子收拾得干凈整潔,廚房內的土灶臺,堂屋里的八仙桌,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說著笑著……
正在街道打掃衛生的村專職保潔員郭利永說起村里的變化,打開了話匣子:“現在俺們也喝上了自來水,走上了水泥路,姑娘媳婦跳著廣場舞,山里人的日子跟城里人沒兩樣。”
“這幾年,王英溝村爭取到了‘一事一議’、‘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煙草配套工程’等項目資金,修路10公里,打深井2眼,栽種綠化樹,建設環境文化墻,成立村環衛隊,定時清掃垃圾,村里面貌大變樣。”王英溝村黨支部書記楊明山很是自豪。
王英溝村是黃道鎮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側影。
近年來,該鎮以“村村優美、家家增收、人人幸福”為總體目標,以“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為主要原則,以“環境提升工程、產業提升工程、素質提升工程”為基本路徑,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呈現出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大格局。
該鎮注重構建整體美,強化全鎮戰略思維,把全鎮當作一個大鄉村來規劃,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來設計,把一戶人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致力于推進環境、空間、產業和文明相互支撐、一二三產整體聯動、鎮村一體有機鏈接,力求全鎮美麗、全鎮發展。
為尊重自然美,著力個性美,該鎮因地制宜,因勢引導,因村而異,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分步實施,根據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類別,進行適當分類,每個類別中又錯位建設,體現差異化、多元化,做到移步換景、看景辨村,彰顯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給人以“十里不同景,人在畫中游”的視覺沖擊,體現“古今結合、雅俗共賞”的效果。
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其他副科級領導為副組長的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全面指揮協調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編制完成了《黃道鎮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創建任務。建立健全了工作督查制度,加強工作考核,出臺了考核辦法,使各項建設工作的目標具體化和責任化。舉辦培訓班,對村支部書記和鎮分管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形成上下聯動、內外合作,層層抓項目落實和項目建設的機制。通過創建工作,一批河道、溝渠得到整治,道路建設得到改善,農村污水處理得到加強,實現了村村、組組通水泥路;農村危房改造穩步推進,庭院綠化大改變,太陽能安裝成了農村新亮點,違章建筑全部拆除,農村與城市一樣享受路燈成為現實;各村有了公共配套設施,安全飲水工程、垃圾處理得到基本解決;城鄉差別大幅度縮小,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麗鄉村圖景。
圍繞“三大提升工程”的實施,該鎮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園區和產業專業村建設,實施“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為增強美麗鄉村建設后勁打基礎。發展王英溝村煙葉紅牛、金門溝商品紅薯,山前李小雜果基地建設,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有的村還種植了花卉苗木、核桃、蔬菜、蟲草蛋等有機綠色農產品,成為遠近聞名的專業村。環境美,腰包鼓,建設“美麗鄉村”,群眾更有獲得感。
12月8日,市委書記何雄、代市長宋殿宇帶領市直部門和縣區有關負責同志,實地觀摩清豐縣、南樂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和基層黨建工作。何雄在觀摩中強調,我們一定要牢記使命、堅定信念,強化責任、勇于擔當,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奮力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近日,省財政廳組織專家,根據《河南省財政獎補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申報指南》有關要求,對各市縣上報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評審。經評審,最終確定了共321個村的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名單,現已公示。
汜水因汜河而得名,古稱“雄鎮”,“汜水關”又稱”虎牢關”,位列古代中國八關之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兩京襟帶、三秦咽喉”之美譽,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高村鄉劉溝村是位于滎陽市北部邙嶺的一個小村落,轄9個村民組,348戶,1555口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老領導們的關心支持幫扶下,劉溝村圍繞“立志興榴、奔向小康”的發展目標,昂首闊步。
民權村位于鞏義市大峪溝鎮南部山區,屬深山區農村,地處中原腹地,東瞻河南省會鄭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陽,是中原城市群正副中心的“節點”,310國道、連霍高速、焦桐高速、省道314、省道237等在民權村周邊范圍構建了四通八達的公路路網,交通便利。
竹林長壽山地熱井開鉆暨溫泉小鎮旅游項目啟動,同時風情古鎮、國際汽車營地旅游項目正式簽約。
水道口村,位于鞏義市,鄭州市兩大經濟開發區之間,距鞏義市1 7公里,鄭州市56公里,南有310國道,北有中原西路,楊涉公路貫穿村中,連接南北兩大交通要道,環村的水泥道路組組相連。
據了解,這個不足500人的小村,還是河南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它哪里這么吸引人?跟著記者去看看吧!
依托大浪口村現有500畝自然坑塘,以民俗體驗、休閑農業為主題,發展鄉村旅游。規劃建設集溫泉、民宿、餐飲、游樂、瓜果采摘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村。
葉縣辛店鎮桐樹莊村位于桐柏山余脈的望夫石山腳下,交通條件便利,距省道平駐公路2公里,距焦桐高速葉縣南站出口2.5公里,區位優勢明業,桐樹莊系國家級貧困村。該村轄七個自然村,四個村民組,總面積14.7平方公里,人口532人,耕地540畝。
襄城縣丁營鄉溝劉村地處丁營鄉的南部,距縣城22公里,同時位于許昌、漯河、平頂山三市交界之處,緊靠道教圣地一一五岳廟。該行政村有9個村民組,轄溝劉、屈莊兩個自然村,全村有655戶,1935人,耕地1260畝。
尹集鎮位于舞鋼市東南部10公里處,總面積102平方公里,下轄19個行政村,186個村民組,121個自然村,全鎮人口2.7萬人,屬山區鎮、革命老區。東與西平接壤,南與遂平、泌陽相鄰,西與新中國治灘第一壩—石漫灘水庫相依,北與田崗水庫相連,地處駐馬店、漯河、平頂山三市、四縣交接地帶。鎮區緊鄰市區,省道七蟻線公路縱穿南北,縣道尚尹公路,尹出公路(尹集至西平出山)橫貫東西。
林樓新型農村社區位于魯山縣下湯鎮西部,昭平臺水庫上游,至鎮區直線距離1.5公里,村名由解放前村里有林姓地主家里的兩層小樓而來,現已了無蹤跡。
三間房村位于寶豐縣觀音堂林站西北10公里。這里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石墻青瓦的古村落依河而建,錯落有致,古色生香。
文峪鄉紅石谷、櫻桃溝景區距盧氏縣城10公里的廟溝村,與S322省道毗鄰,全村4個居民組,532口人,轄區面積近8平方公里。景區內渾然天成的紅石谷景觀,在地理學上稱丹霞地貌,形成于一億七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