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
系列二
系列三
系列四
系列五
系列六
系列七
系列八
系列九
系列十
系列十一
系列十二
系列十三
系列十四
系列十五
系列十六
系列十七
系列十八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列入我黨“堅持不忘初心”的重要內容。
我省剛剛打響的防治大氣污染攻堅戰,就是省委省政府“堅持不忘初心”的重大舉措和最新實踐;是始終不渝“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應有之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原大地徹底告別了饑餓,人民高興;建起了靚麗的高樓、寬闊的道路,人民擁護;尤其是航空港區、“米字形”高鐵……人民更是贊成。然而,面對常年籠罩的霧霾,出門常常帶口罩、回家需開凈化器的生活,民眾則高興不起來。評論員在豫北聽到一個很夸張的段子:“出門捂著臉,吃飯蓋著碗,一年吃個預制板”,戲謔中表達了人民的心聲;去年底,網絡上瘋傳的“上合藍”圖片,歡欣里傳遞了人民的渴望。
生態文明,是人類生存的基石,民族永續的前提。如果沒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飲水,任何人的幸福感都會大打折扣,甚至蕩然無存。霧霾下的豐衣足食,不是中國共產黨的追求,不是人民的希望。?省委書記謝伏瞻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動員會議”上說:“環境污染解決不好,無法向中央交代,無法向全省人民交代”;省長陳潤兒說:“環境質量就是生活質量,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民生”。這是領導者對人民負責的肺腑之言。
環境污染是所有國家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共同遭遇,幾乎無一幸免。不同的是,西方國家是因資本逐利、見利忘義,而破壞生態;我們則是在改革開放之初,面對饑餓貧困,是先要溫飽還是確保藍天的“兩難”。首先解決吃穿住行難題,是當時的唯一選擇,是廣大群眾最急迫的愿望。加之經驗不足、財力有限、技術滯后,以及管理、監督上的不盡完善,致使大氣污染愈演愈烈,今天成了全黨全民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
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早已擺脫了物質匱乏的夢魘;中原大地跨入小康門檻,正大步向全面小康邁進。讓全面小康與藍天白云同在,不僅有了經濟支撐,更有了全黨全民的共識和決心。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不久的將來,“上合藍”將永駐經濟繁榮的中原大地!
過去4年中,身居鄭州的市民,沒少看揚塵大片。盡管政府反復強調鐵腕治霾,重拳出擊治理工地揚塵,還是擋不住個別工地負責人心存僥幸的心理。
環境保護事關每個人的健康生活。灰霾治理也不光是環保一家子的事兒,城建、公安、農田水利等部門都有關聯。這五年來的灰霾統計數據,對每個人的觸動都不小。灰霾治理不僅是政府的事,每個市民也有義務參與其中。
7月14日下午,大象融媒聚焦“同呼吸 共責任”隨手拍藍天公益活動正式啟動,現場匯集了全省各路大咖、知名主播、熱門網紅,他們一起向霧霾宣戰!同時,河南環保欄目也在猛犸新聞客戶端成功上線。
“優良空氣質量不能靠天靠風,治霾事在人為,用心必有效果。”為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同呼吸、共責任,河南廣電旗下全媒體矩陣圍繞“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宣傳報道。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崔為兵表示,這一系列宣傳不僅對受眾進行了環保知識的普及與教育,更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同時也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先進典型宣傳力度。
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焦萬益呼吁,每個人都要從點滴生活做起,愛護我們的藍天和白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