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戶主袁厲害在事故現場接受調查。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1月4日,工作人員在事故現場勘查。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新華網南寧1月5日電 河南蘭考縣一民辦收養場所的火災,奪走了7個鮮活的生命。當無辜的小生命一個個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他們是父母的棄兒,但又是誰讓他們成為社會的棄兒?
這家民辦收養場所直到事發前還收養著34名孩童,戶主袁厲害20多年靠擺攤養育著大批棄嬰和孤兒。我們且不問袁厲害收養這些棄兒是出于善心還是曾被質疑的“收養孩子為騙低保”,但至少有一個事實不容置疑:袁厲害被媒體大量報道,是被公眾所熟知的人物,她在簡陋的條件下收養棄嬰的情況、孩子們的生活環境,當地政府部門沒理由、也不可能不了解。
一群棄嬰被一個本身就生活困難的“愛心媽媽”撫養,這些孩子數年來一直生活在存在安全隱患的空間里。上天沒有給他們健全的身體、沒有給他們完整的家庭,也沒有政府部門應有的救助。蘭考縣民政局也說了,“根據收養法規定,袁厲害并不具備收養資格”。我們想知道:明知其不具備收養資格,“有關部門”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當地政府部門又做了什么?為何屬于民政部門救助的棄嬰,要由私人來承擔?
這是一個本可避免的災禍。我們注意到,當地政府也曾承諾采取種種措施“保障袁厲害所撫養孤兒的生活質量”。然而,大火燒出血淋淋的事實是,這些一本正經所謂的承諾只是沒有兌現的“支票”。政府部門在袖手旁觀、孩童們在風雨飄搖中度日,直到這些孩童陋室殞命。
如果當地政府救助行為能夠及時到位,又何苦有袁厲害辦的這種民辦收養機構苦苦支撐?如果民政部門能規范管理民間公益行為,又怎么會有在簡陋的房屋中養育數十孩童的情況?如果對民辦收養場所安全檢查到位,又怎么會有這么多孩子葬身火海?然而,生命沒有“如果”,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救助被遺棄的孩子,是政府的責任。我們必須檢討現行收養制度,通過制度建設亡羊補牢;我們還要認真排查,掌握還有多少被收養的孩子生活在不安全、生活質量無法保障的環境中,保障他們的生活質量;我們也希望各級政府部門能切實履職,不要讓他們成為父母的棄兒后又成為社會的棄兒。 (記者李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