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征二F運載火箭組合體。 秦憲安 攝【資料圖】
【進入天宮一號實時報道頁面】【進入天宮一號專題】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鞏琳萌)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一圈數字輪回的背后,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個戰略階段的跨越。短短12年間,中國,正在以令世界驚詫的“中國速度”飛向太空。
神舟一號:“冒險”上天
發射: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
“神舟一號是一艘初樣產品。”飛船系統原總設計師戚發軔回憶說,“讓初樣產品上天是要冒一定風險的。”
很多人并不知道,這艘載人航天工程的“急先鋒”,竟是由地面試驗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戚發軔說,那是長征2號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飛行試驗,主要目的是考核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利用這一機會,工程總體決定發射一艘不載人的試驗飛船,借以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整個大系統工作的協調性。
為了確保“上得去、回得來”,神舟一號設計采用了最小配置方案,與飛船上天及返回不相關或不關鍵的分系統都不在考核之列。
戚發軔曾用“度時如年”形容自己在神舟一號發射后的忐忑不安,“直到返回艙落地,我的心也才落了地。”
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考核了飛船重要的5項技術:艙段連接和分離技術、調姿和制動技術、升力控制技術、防熱技術和回收著陸技術。
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僅僅立項7年后,中國人就攻克了世界載人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難題,在幾年內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走過的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