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中國2002年12月30日凌晨發射升空的“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技術人員現場處置。
“神舟”四號:創造低溫發射紀錄
2002年12月30日發射升空,1月5日返回,耗時6天零18小時。
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行時完全一致,解決了前三次無人飛行試驗中發現的有害氣體超標等問題,運載火箭和飛船完善了航天員逃逸救生功能。
實驗:進行了包括曾被廣泛關注的細胞“太空婚禮”——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兩項空間細胞融合試驗,為空間制藥和培育生物新品種探索新的方法。其他搭載物還包括蔬菜、花卉種子和樹苗等,如專為西部開發和北京周邊綠化而搭載的楊樹苗和紅豆杉苗。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9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射連續第 27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十幾分鐘后,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除了大氣成分探測器等19件設備已經參加過此前的飛行試驗外,其他的空間細胞電融合儀等33件科研設備都將是首次“上天”。一場籌備了10年之久的兩對“細胞太空婚禮”也將在飛船上舉行,一對動物細胞“新人”是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另一對是植物細胞“新人” ———黃花煙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煙草原生質體。專家介紹說,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于細胞間進行配對與融合這些“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制藥探索新方法。
離飛天又近了一步:僅僅在神舟三號成功發射9個月后,太空的大門再次被中國人的飛船叩響。
農歷壬午年的這個隆冬,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后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經過幾年的研制和改進,前三次無人飛行試驗中發現的有害氣體超標等問題,在神舟四號上都得到了徹底解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宏說。
與神舟三號相比,神舟四號的生命保障系統及相關試驗條件更為完備。太空輻射是對航天員安全的最大威脅,神舟四號為航天員的太空臥室裝配了絕對防輻射的設施。飛船安裝了自動和手動兩套應急救生裝置,無論是在宇宙航行中或是在返回時發生意外,船上的救生系統會自動啟動,萬一自動裝置出現故障,船上的手動系統完全可以“抵擋”,航天員絕不會坐以待斃。飛船的返回艙也非常神奇,它返回地面后,即便不能馬上被發現,艙內為航天員配備的救生物品,也足以保證航天員在陸上生存48個小時、海上生存24個小時。
這一切跡象表明,中國航天員離飛天的日子,近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