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0日1時0分,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圖為發射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的“神舟二號”飛船正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長征2號F”大推力運載火箭對接。
“神舟”二號: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1年1月10日發射升空,1月16日返回,飛行7天。
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實驗: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包括提取烏龜的心臟細胞,觀察太空環境對心臟細胞的影響,進而探索生命的奧秘。其他搭載物還有魚星藻、螺旋藻等各種藻類和靈芝大腸桿菌等菌類。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六十五次飛行,也是繼一九九六年十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二十三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飛船起飛十三分鐘后,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1年1月16日晚上7時2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試驗項目: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據介紹,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進行了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開展了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特點:與神舟一號相比,神舟二號才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和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它的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實件。
據時任飛船系統總指揮的袁家軍介紹,在彌補神舟一號設計不足方面的基礎上,神舟二號對工程總體和各系統從發射到運行、返回、留軌的全過程進行了全面考核,并且進一步檢驗了總體技術方案和各系統技術方案的正確性和匹配性。
神舟二號無人飛行試驗還實現了留軌技術,并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飛船的有效載荷包括空間遙感、空間天文、材料、生命科學等10種共近百件設備。”袁家軍介紹說,“軌道艙按計劃留軌運行了約半年時間,獲取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