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是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憲法法律規定、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體現,報告的起草必須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來展開。在回應社會關切方面,報告有很多內容值得關注,最高法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擷取了5個關鍵詞進行解讀。
——關鍵詞之一:立案登記制
根據中央決定,人民法院自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切實保障當事人訴權。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基本解決立案難問題,為人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敞開大門。同時,人民法院加強立案監督,杜絕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現象。依法制裁違法濫訴、虛假訴訟,維護正常訴訟秩序。立案登記制的全面實行,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把方便帶給群眾、把困難留在法院”的精神,讓“立案難”這一歷史問題真正成為了歷史。
——關鍵詞之二:讓司法更加貼近人民群眾
2015年3月《今日說法·小撒探會》采訪周強院長時,主持人撒貝寧請首席大法官周強說出自己2015年的期待,周強院長提筆寫下:“讓司法更加陽光,讓司法更加貼近人民群眾?!币荒陙恚珖骷壏ㄔ和ㄟ^不斷深化司法改革、推進司法公開、提高司法服務水平,讓司法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推廣安徽法院訴訟服務經驗,加快推進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三位一體”的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為當事人提供線上線下、方便快捷的訴訟服務。推行網上立案、巡回立案,加強人民法庭工作,到邊遠、高寒地區開展巡回審判,打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廣四川法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經驗,堅持調解先行,完善訴調對接,支持相關組織開展醫療衛生、交通事故等專業調解。各級法院以調解方式處理案件498.1萬件。報告7處提及“律師”,強調要建立律師服務平臺,完善網上立案、查詢等功能,方便律師參與訴訟。這次把“讓司法更加貼近人民群眾”寫進報告,既是對人民法院一年來工作的肯定,也是對下一步工作的具體要求。人民法院將始終堅持讓司法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深入踐行司法為民根本宗旨,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司法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關鍵詞之三:解決執行難
“執行難”是指由于被執行人隱匿轉移財產、有關方面拒不協助執行、執行機制不順暢、執行人員拖延執行等原因,導致案件無法執行的情況。近年來,人民法院大力推進執行信息化,推動建立覆蓋全國范圍以及各種財產形式的執行查控體系,聯合有關單位打出“組合拳”,對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進行聯合信用懲戒,實現了對被執行人存款、車輛、船舶、工商登記、證券等信息的查控。截至今年2月,各級法院采取信用懲戒措施467萬人次,將338.5萬名被執行人納入失信名單公開曝光,35.9萬人懾于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人民法院堅決維護司法權威,敢于碰硬,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不論是什么人,堅決依法制裁,對1.4萬人決定司法拘留,對1145人給予刑事處罰。盡管如此,執行難問題仍然存在,當前在一些地方還比較突出。因此,在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呼聲為第一信號,向執行難全面宣戰,深化執行體制改革,提高執行信息化水平,規范執行行為,窮盡執行措施,加強信用懲戒,讓失信被執行人寸步難行、無處逃遁,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藩籬。
——關鍵詞之四:美麗中國
近年來,人民法院把保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從嚴懲治污染環境犯罪,審結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等犯罪案件1.9萬件,同比上升18.8%。發布審理環境侵權案件司法解釋,各級法院審結涉環保民事案件7.8萬件,著力服務保障綠色發展。江蘇等地法院試行“勞役代償”、“異地補植”等責任承擔方式,增強環境資源案件審判效果。加強環境公益訴訟工作,福建法院審結新環保法施行后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今后的工作中,人民法院將進一步健全環境資源司法制度,依法審理公益訴訟案件,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關鍵詞之五:智慧法院
信息化是人民法院一場深刻的變革。近年來,人民法院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司法公開,讓誠實守信行為受到褒獎,讓各種違法犯罪在陽光下現形,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大力實施“天平工程”,實現3512個法院專網全連通、數據全覆蓋。建成1.8萬個科技法庭,把案件審判過程納入信息化管理。建成人民法院數據集中管理平臺,實時統計、實時更新、動態管理。深入推進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臺建設,實現全國法院全覆蓋、各項工作全覆蓋、人員崗位全覆蓋。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智慧法院’”,這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智慧法院即以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為目標,充分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審判體系與審判能力現代化,實現人民法院高度智能化的運行與管理。智慧法院面向法官、當事人及社會各界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務,實現審判執行工作全網絡辦理和全流程公開,充分挖掘利用古今中外海量司法案例資源,探尋新形勢下司法規律,提高司法預測預判、應急響應等能力,為類案同判和量刑規范化提供支持,為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決策參考。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在“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中,安陽市殷都區200多名黨員干部駐村進企接地氣,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再過幾天,中國共產黨就將迎來95歲生日。事實上,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等不斷提高,中國也的確……
把實踐作為認識的目的,把社會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作為社科理論工作者的“指揮棒”,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創造、永葆生機的活水源頭和檢驗研究成效的最終標準。
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斗的堅定追求,是習近平同志民生思想的凝練表達。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兩高”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這是近11年來,最高院工作報告通過率第二、反對票最低的一次。3年前,最高法院反對票數的峰值曾達到605票,通過率75.4%。
回顧過去,民生改善成就喜人,讓人民更有獲得感。放眼今年,民生改善更進一步,讓人民更有信任感。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閉幕后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在西藏,陽光是從來不缺的,它總是把自己的光芒毫不吝嗇灑向世界屋脊的各個角落。作為一個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西藏來說,更是讓“中國夢”在西藏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生活的不斷變化中展現的淋淋盡致。
“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中央領導是人民的大勤務員。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擺正勤務員的位置,各級領導干部要牢記“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個要求。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于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改革要求,現就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方案如下:2.司法行政機關建立人民監督員信息庫,并與人民檢察院信息共享。
依靠人民群眾歷來是我國司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人民主權原則的體現。當前,應切實采取措施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監督司法的渠道,把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原則落到實處。選任機構的客觀性是從體制上確保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獨立性進而確保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實效的關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8個“更加注重”,居于首位的是“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086億元,增長9.8%;教育支出22906億元,增長4.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913億元,增長9.8%;住房保障支出4968億元,增長10.9%。
深入實際是為了調查研究、了解實情,不是為了出出鏡、露露臉、裝裝樣子,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深入基層是為了辦實事、解難事,到條件艱苦、情況復雜、困難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把人民當主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當英雄,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把人民當老師,全心全意向人民學習。
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出發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符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
在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中,“人”無疑是關鍵要素?!绷暯街飨闹匾v話,闡明了中國夢的核心價值,也指明了中國夢的動力源泉。歷史證明,個人的前途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而每一個人的奮斗努力,都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